第91章 感恩回馈(1 / 2)

屏幕暗下去后,庭院重归寂静。沈知意没有起身,指尖在茶壶边缘轻轻划过,余温尚存。裴砚收好设备,转身时看见她望着桂花树出神。

次日清晨,她在树下铺开新纸,笔尖落处,字迹如细雨渗入土中:“风带我们走远,终要借雨归来。”写完最后一句,她将稿纸折起,放入木箱。阿斑蜷在砚台旁,尾巴扫了扫,不动。

天光微亮时,裴砚走进茶铺,见她已取出“桂语茶”罐,投入一叶。水沸后,茶叶舒展,纹路浮现——竟是交错蔓延的根系形状,细密清晰,仿佛从地底生长而出。他端杯轻啜,片刻后放下茶盏:“该回来了。”

两人在西亭摊开图纸。裴砚执笔,在原定展馆位置上方写下“茶博馆”三字,篆体沉稳。沈知意则添上用工条目:“优先本村,男女同酬。”她顿了顿,“不是雇工,是传承人。”

“基地开放参观。”裴砚补充,“不设高墙,不拦山道。”

“博物馆免费入场。”她接道,“讲解由村民轮值,薪资高于镇里杂役。”

裴砚点头,将图纸一角压在石镇下。阿斑跳上案几,鼻子轻碰那行“传承人”字样,随后卧下。

第三日午后,陈婶领着十余位村民来到祖屋。沈知意早已备好茶具,每人面前一杯“桂语茶”刚泡好,热气微升。众人起初拘谨,低头抿了一口,忽有人眼眶泛红。

“我娘走前最爱这味。”中年妇人低声说,声音有些抖。

四周静下来。另一位老伯摩挲着粗陶杯,喃喃:“小时候采茶回来,她总用井水凉一碗给我解渴……”

裴砚取出合作协议副本,逐条解释收益分配机制。他说前三年无论盈亏,均按日结薪,工资当日到账。又承诺提供制茶培训,合格者可参与海外茶叙接待。

“你们讲得出故事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沈知意看着众人,“城里人想听的,不是流程,是你们手上的茧、脚下的泥、心里记得的事。”

一位年轻母亲犹豫开口:“我家孩子在外头念书,要是回来学这个……能留下来吗?”

“能。”沈知意答得干脆,“我们会建青年工坊,专为返乡年轻人设岗。你家孩子若愿回来,第一个报名。”

人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有人点头,有人抹眼角。陈婶站在角落,悄悄把一块手帕塞进袖口。

第五日清晨,沈知意再次坐在桂花树下。她只写八字:“一叶一人,心归桃溪。”墨迹干透时,露珠正从叶尖滑落。她将稿纸收起,未再放入木箱,而是夹进随身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