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觊觎初现(1 / 2)

展台前的人群渐渐散去,茶香淡了,三盏空杯静静摆在中央。沈知意将最后一片茶叶夹入手稿,纸页微颤,浮现出一行字:“有人正记下你的呼吸。”她指尖轻触那行墨迹,尚未消散,反而比初现时深了一分。

裴砚不动声色地收起伞,袖口沾着的炭灰被他用指腹轻轻抹去。他没有说话,只是将茶具往内侧挪了半寸,动作极轻,却像是在重新划定边界。

就在这片刻宁静中,脚步声由远而近。

三人并肩走来,西装笔挺,胸前别着模糊名牌。为首者年约五十,金丝眼镜后目光直白,开口便是生硬但清晰的中文:“刚才的茶,很好。”

沈知意抬眼,未应。

那人笑了笑,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张名片,递上。“我是新加坡‘南岭茶业’代表,我们想和您谈一笔交易——关于‘桃溪春韵’的完整制法。”

她没接。

裴砚已悄然站到她身侧,与她并肩面对来人,距离不近不远,恰好挡住对方伸来的手。

“我们愿意出三百万人民币,买断配方。”另一人接话,声音平稳,像是早已排练过多次,“包括所有工艺细节、原料来源、甚至……您这茶与记忆相连的特殊效果。”

沈知意终于动了动。

她将手稿缓缓塞入布包最里层,再覆上一方素巾,动作轻缓,如同掩埋秘密。然后,她取过粗陶壶,倒掉残水,用棉布细细擦净内壁。火已熄,炉冷,但她仍像在准备一场茶会。

“这茶,”她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不在卖。”

那人挑眉,“价格可以再谈。五百万,如何?或者,我们可以签长期授权协议,您做品牌顾问,每年保底两百万。”

“我说了,”她抬眼,目光落在对方脸上,“它不是商品。”

短暂的沉默。

第三人忽然笑了,语气带着几分讥诮:“你们中国人总喜欢说什么文化传承,可文化能当饭吃吗?守着一个破罐子,不如换成真金白银。”

沈知意依旧平静。她想起桂花树下的夜晚,老猫蜷在案侧,砚台微温,手稿上的字迹随她书写渐次浮现。那时她不知道谁在共笔,只知每写完一篇,次日清晨茶铺的茶叶便生出纹路,饮者泡茶时,能短暂沉浸于一段温暖往事。

那不是配方,是时间与心绪的凝结。

裴砚往前半步,不再言语,仅以姿态回应。

三人互视一眼。先前说话的金丝眼镜男子微微颔首,转身欲走。而那个曾讥笑的中年人停下脚步,冷笑一声:“可惜。”

他转身离去时,步伐略显急促,袖口随着动作掀开一瞬——露出一小截定制标签,印着“NL-tEA Rp.”的缩写,边缘绣着暗红藤蔓纹样。

裴砚的目光追了上去。

他记得这个标志。三年前,一家跨国茶企试图收购江南某古法制茶作坊,报价惊人,遭拒后不久,该作坊的手工炒茶技艺便出现在某国际品牌的新品宣传中,连炭火温度都分毫不差。后来查实,是学徒被高薪挖走,带走了全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