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锻铁成钢(下)(1 / 2)

认真来说,许粟现在所做的工作已经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了。

虽然没有像红色人员那样做到触及灵魂的地步,但已经很深入了。

那么,为什么光头还没有什么反应呢?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事。

他得到的消息里还显示许粟的201师在乖乖训练呢。

这也是上层统治者的一个命门,他们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关键消息的人。

地方上的事情需要先经过基层官吏的筛选,再由地方大员们裁剪一遍,然后才能递给上层人物的亲信手里,最后,一个经过数次删改、美化的故事版本才能到达统治者的面前。

这还是中央权威强大的时候,像是光头这个由自己的敌人、假惺惺的把兄弟、各个军阀、不同利益代言人等等牛鬼蛇神组成的国府,不过是一个敌对者联盟罢了。

光头对基层的控制力现在已经完全依靠暴力和特务了,他自己编的政治理念根本出不了重庆。

就是他自称的黄埔系,也不是那么忠诚。

汤恩伯、胡宗南、戴笠在抗战中曾经多次密会,最终达成了攻守同盟。

汤恩伯、胡宗南会在地方上给戴笠谋取利益, 戴笠则会把报告他们两人罪行的人都处理掉。

这不是说隐藏他们对人民犯下的罪行,国军杀百姓又不是什么罪行,大家都这么干。

这里说的,是隐藏了汤恩伯、胡宗南私自扩充部队的行为。

胡宗南还和戴笠结拜成了兄弟,两人感情好的要命。

就是因为光头丧失了对胡宗南部队中特务的掌控,胡宗南才能逐步发展成了西北王,他的部队一度达到了数十万。

胡宗南还在西北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税收机构、教育体系以及只听命于他的情报部门。

几乎把西北搞成了国中之国。

其他的,像是李白二人控制的广西,薛岳控制的长沙,龙云控制的云南。

真要说起来,在光头看来,对比起他们,许粟还是个乖宝宝。至少他的命令下达后,许粟还会真的执行。

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在战火中淬炼着,一个崭新的国家正在烈火中诞生。

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要由能掌控国家的人说了算。

显然,光头不是那个可以掌控国家的人。

抗战一开始,因为有大义名分在,权利还向重庆集中了一会。

结果光头根本掌握不住权力,他在排除异己,清理杂牌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用自己的嫡系把持了国府。

然后,他的嫡系也开始分化成一个个军阀。

他又要继续对付自己原先的手下了。

这也不是光头权术水平不高,你可以说光头军事水平不行,说光头政治水平不行,说光头经济水平不行,但是绝不能说光头权术水平不行。

他就靠这个上位呢。

只是统治一个国家始终是要有点子精神指引在里面的。

光靠权术,是凝聚不起来一个国家的。

可光头没有理想只有权术。

所以他现在四面受敌,不仅同样壮大的桂系和他在争抢权利,他自己的嫡系也在拆他的台。更不要说急速壮大的红色势力了。

这种情况下,光头对许粟的控制手段,只能是在201师里安插了大量的特务。

这不就来到许粟的主场了。

这些特务收了许粟的钱,天天给许粟说好话,光头自然也就发现不了问题了。

许粟离开滇缅战场后,他部队里的特务也换了一批。这些特务都是光头精心选拔出来的,专门用来监视许粟的。

按道理来说,没有那么好收买。不然胡宗南不至于和戴笠结拜成了兄弟才能控制住自己部队中的特务。

但是架不住许粟给的多呀。

他一个特务一个月就发三十块大洋,逢年过节还有粮油,虽然看着不多,但也要看和谁比。

现在是1943年。

河南还在大旱,已经死了300多万人,广东也已经开始显露旱情,仅潮汕地区就死了100多万。

其他地方也是洪灾、蝗灾不断。

这年头,在中国大地上,人命是以每天数万条的速度消失着。

能有口吃的已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更不要说,许粟还给特务们发大洋了。

当然了,还是有部分死硬分子的,始终忠于光头的。

这时候,许粟就会把他们派到那些战斗激烈的战场上去,把他们消耗掉。

这也是为了他们好,至少可以捞个烈士的名号。

随着许粟在201师的权威越来越重,他终于可以毫不避讳的提出自己的思想整顿计划了。

世界是物质的,人们从物质中总结出了精神。人民又强化了精神,加快了物质的开发速度。

按道理说,201师现在的武器装备,人员配置,完全可以和鬼子一个师团对抗了。

但是现实中,201师没办法和鬼子师团面对面对撞获胜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这些鬼子们都被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给深深地洗脑了。这种洗脑的程度之深,让他们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变得异常强大。

许粟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或许能够凭借一些策略和优势占到一些便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战斗进入到后期阶段时,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鬼子们对武士道精神的执着和对伤亡的高容忍度,他们会不断地发起猛烈的攻击,毫不退缩。而许粟的部队,尽管在初期可能表现出色,但在面对这样持续不断的压力时,很可能会逐渐陷入困境。

最终,许粟的部队会因为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而导致自己崩溃。

所以思想工作第一条,就是把士兵们心底的爱国热情勾出来。

注意,是把士兵们原先就有的爱国热情勾出来,不是教导士兵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