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撤往津市(1 / 2)

一支部队可以执行什么样的战法,取决于他的组织架构。

他可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又取决于他的政治属性。

很多人天真地认为,一旦掌控了部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现代的各种先进战法直接套用上去,仿佛这些战法就像是万能的公式一样,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然而,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于简单和片面了。

暂且先不去考虑基层官兵们的饮食、装备以及文化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单就其中一个问题而言,就已经让人感到束手无策了,那便是:

即便你能够想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绝妙创意,但手底下的人又凭什么非得去将其付诸实践呢?

要是说,给点东西就可以让人去干活,理由仅仅是因为你身上有个什么师长,军长之类的名头,对大局有好处的话。

那公司老板也可以说自己是董事长,给你一天加10块钱工资,你现在开始007工作吧,这也是对公司大局有好处的。

你会不会去干呢?

工作只需要牺牲一下员工的健康,战争可是要投入人命的。

国军底层官兵们的确是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们拥有着无比坚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感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上,而是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毫不畏惧死亡,愿意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像是被爱国激情所操控的机器人一样,无时无刻都被这种情感所驱使。事实上,他们同样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他们在面对各种情况和选择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来做出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许粟目前在他所率领的部队里还没有推行三三制。

他的这支军队,并没有经历过红色政委的改造。部队本质上仍然是一支兵为将有的军阀部队。

如果此时强行推行三三制,让士兵们在没有军官直接监视的情况下作战,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士兵们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约束和监督,而迅速逃离战场。毕竟,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什么战术的执行。

光头在战场上不断地微操也是因为部队的政治属性。

作为一支军阀部队,国军如今已经四分五裂,成了一盘散沙。各个派系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让。

在这分裂的局面中,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分化。中央政府虽然名义上掌控着军队,但实际上地方势力却各自割据一方。

而在中央内部,又进一步分化出了嫡系和杂牌。

嫡系部队通常是由蒋介石直接掌控的精锐力量,被视为国军的核心力量。杂牌部队则是由其他军阀或地方势力所组成的军队,他们在国军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

嫡系部队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黄埔系和收编系。

黄埔系是指那些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军官所领导的部队,他们被认为是光头的亲信,在国军内部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而收编系则是指那些通过收编其他军队而形成的部队,他们与蒋介石的关系相对较远,在国军内部的地位也较为尴尬。

最后,在黄埔系中,还可以看到西北、西南、土木等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之间虽然都属于黄埔系,但由于地域、出身等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竞争。

要是作为最高长官的光头不干预军事指挥,光是基层各个部队之间的内耗,就能把整场战事拖垮。

那要是委托一个人来指挥,不让光头直接指挥行不行呢?

也不行,要是其他人可以控制好几支不同派系的部队一起行动,那他的权利就会威胁到光头,那光头怎么当委员长呢?

现在发布让部队撤退,去割稻子的命令,其实不是针对许粟的,而是针对第六战区代长官孙连仲的。

按照战前会议制定的作战计划,第六战区的部队江防军、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沿着长江由东向西依次排开。

鬼子从防线最西头开始进攻后,第29集团军牢牢坚守阵地,把鬼子的进攻部队拖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