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遗孀与忠犬小叔 > 第69章 经过改良的方子

第69章 经过改良的方子(1 / 2)

喝了新方子的汤药后第二日,那两位先前诊视的太医再次进入棚子,仔细查看病患的反应。

从京城星夜兼程赶来的老太医,正围着一张粗糙的、布满污渍的木桌。

桌上摊开着几份墨迹未干的脉案记录,几包打开的不同药材,还有一碗已经放凉、颜色深沉的药渣样本。屋外是隔离区传来的压抑呻吟和偶尔爆发的哭嚎,屋内则是几位老者低沉而急促的讨论声。

“张院判,李院使,还有诸位同僚,” 之前为进棚子诊治病患的其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指着脉案记录,“大家方才都亲自看过了,此疫来势汹汹,变化诡谲。初起多似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楚,然其传变之速,热毒之深,远超寻常时气!这绝非寻常伤寒或温病可比。”

另一位身形微胖、眼神却极为锐利的李太医拿起桌上一个药包,捏起几片干枯的药材,沉声道:“王老所言极是。观此地之前所用方剂,多以辛温解表、芳香化浊为主,辅以清解之品,如荆芥、防风、藿香、佩兰、连翘、金银花之类。此等方药,用于初起邪在卫分气分之时,或可稍解其表。然一旦热毒内陷,深入营血,此等药力便如隔靴搔痒,非但不能透邪外出,反有助热伤阴之弊!方才所见,许多病患已现耗血动血之兆,唇焦舌绛,脉象细数疾促,再用此方,无异于抱薪救火!”

“方才我等匆匆拟定的新方,虽在原有基础上加重了清热凉血解毒之力,增入了生地、玄参、赤芍、丹皮,甚至酌量用了些犀角,意图直折营血之热毒。但……” 王太医眉头紧锁,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此方峻烈,寒凉太过!棚内病患,多为贫苦百姓,体质本虚,又经疫毒数日摧残,正气大伤。若一味猛攻其邪,恐邪未去而人先亡!此乃驱虎吞狼,两败俱伤之局!”

张院判拿起毛笔,在粗糙的草纸上飞快地写着什么,沉声道:“王太医所虑,正是关键!此疫之难,难在‘毒热深陷’与‘气阴两伤’并存!我等新方立意不错,清热凉血解毒乃当务之急,生地、玄参、赤芍、丹皮必不可少,犀角之力亦不可缺,此乃直折营血热毒之要药!然顾护气阴、扶助正气,同样刻不容缓!”

他笔锋一顿,抬眼看着众人:“老夫之意,在新方基础上,必须加入扶正固本之品!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此三味,西洋参益气养阴而不助热,麦冬清心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收敛气,固护津液。三者合用,取‘生脉饮’之意,于大队寒凉药中,暗藏此一股温润生发之气,既可防寒凉药戕伐脾胃、冰伏邪气,又能益气生津,托毒外出!”

众人听了眼睛一亮,抚掌道:“妙!张院判此计甚妙!”

“李院使,烦请再带人,去查看几个危重病患,尤其是用了新药后的反应,务必详细记录!” 张院判道。

李太医领命而去。

随后,官府的人立刻持改良过的新方奔赴城中各大药铺,将所需药材尽数采买下来。杂役们又是一阵忙碌,日夜不停地熬药、分药,小心照料着棚内的病患。

许多人已病得无法自理,喂药擦身都需人手。

如此,病患们连续服用了两日这兼顾攻守的改良后的新方子。

第三日清晨,赵惊弦守在赵母身边,惊喜地发现她的手温凉了下来。他颤抖着手又摸了摸她的额头,那滚烫的温度竟已退去!

他激动地轻唤:“娘,您退热了!感觉好些了吗?”

赵母缓缓睁开眼,虽然虚弱,却感觉身上恢复了些力气,说话也不似先前有气无力:“嗯…身上松快些了,不那么难受了。”

她缓了口气,立刻想起小孙子:“团团呢?他怎么样了?”

赵惊弦脸上露出了进入这隔离棚子后第一个真心的笑容,带着庆幸:“娘放心,团团也好些了,虽然身上还有些烫,但精神头比前两日强多了。我也感觉好多了,这新方子,看来真有用!”

棚子里的许多病患也陆续有了好转的迹象。

烧热渐退,咳喘减轻,原本灰败的脸上竟也透出些许血色。

他们不再终日昏沉,能勉强坐起,甚至喝下些清粥。

赵惊弦的恢复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