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书院放假(1 / 2)

晚上玉娘不做绣活,点着油灯太费油了。

清浅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床上映出一片朦胧的光晕。

玉娘借着这微弱的光,举着布老虎逗弄吃饱了的小鲤,声音里带着为人母的柔软:“清越,清越……我们小鲤有大名啦。”小鲤咧开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仿佛也欢喜这名字。

赵惊弦休沐在家的两日都上山捡柴,赵攸也跟着去。

“小攸,”赵惊弦将一捆柴枝捆扎结实,语气认真地叮嘱,“天寒地冻,冷水最是伤手。以后烧饭时,顺道多烧些热水,洗碗时兑着用,费不了几根柴火。别心疼柴,下次回来,我去王地主家的林场买棵杨树回来,够烧好些日子。”他顿了顿,目光看向家的方向,“你们也莫用冷水洗碗了。”

王地主是堰田乡的地主老爷,有一座山头,种满了榆、槐、杨之类的树,前段时间放出消息说有一大片杨树长成,一般去买树的人都是做木柴、木炭生意的商人,但也有少数人去买一两棵扛回去劈柴过冬。

赵攸点点头,算是应下。对这个常年不在家的二哥,她依旧生疏,话也极少。

赵惊弦想揉揉她的发顶,抬手却见自己手上沾着灰尘,便只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回吧。”他背起沉甸甸的柴捆,手里还拎着一大捆,没让妹妹提。

山上到赵家的路上,偶尔会碰到村里人。

见到一个有些眼熟的俊俏后生,村民开始都在回忆自己认不认识这个人,直到赵惊弦喊叔伯婶娘,他们才想起这是原先村里私塾先生家的小儿子,依稀能看出赵父的影子。

“哎哟!是赵先生家的二郎啊!都长这么大了!”

“真是个好后生!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还这般勤快肯干!”

乡邻的赞叹带着朴实的善意。

赵惊弦小时候常见到他们,虽说这几年很少见到了,但他记性好,见到人能和记忆中的对上。

吃过饭,赵惊弦依旧将碗洗了,玉娘说不动,也只能由他。

这两日都是他洗碗。

赵惊弦返回书院后,赵攸却牢牢记住了二哥的话。每次烧火做饭,灶膛里总会多烧上一大锅热水。玉娘起初还心疼柴火,可水既已烧开,不用也是浪费,只得依言兑了温水洗碗。

锅底残余的热水也不愿浪费,玉娘便顺手将小鲤那些常换洗的小巾子、小衣裤也浸在温水里搓洗干净。

日子在无声的忙碌中滑过。赶在十一月初五秋芽去县城的前一日,玉娘终于绣完了二十条手帕。

“秋芽,又要辛苦你跑一趟绣纺了。”玉娘来到隔壁李家,将一个小包袱递给秋芽,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劳烦你替我向吴娘子再拿三十条帕子的料子。”

秋芽接过包袱,目光落在玉娘明显尖削了些的下巴上,想宽慰几句,又怕触及她的伤心事,只化作一句朴实的话:“都是乡里乡亲的,搭把手不是应该的嘛,况且我也是顺路。”

纵使秋芽是顺路,但玉娘还是很感激她的,毕竟木桃村到县城的距离可不算近。

“谢谢你,秋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