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看着这一幕,笑着对苏澈说:“你看,连你的团队都这么有热情,这个扶持计划肯定能成。”
当天下午,苏澈就组织影视部、文学部、艺人部开了专项会议,明确了扶持计划的分工:张岚负责对接导演与服化道资源,文学部负责剧本打磨,夏沫牵头配乐团队,陈阳则负责剧中舞蹈场景的设计(若有需要),甚至连瓷坊老师傅都主动提出,愿意为有非遗元素的剧本提供技术支持。
一周后,蓝星华国影视协会正式官宣“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苏澈作为导师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行业热议。林默第一时间发来邮件,附上新修改的《皮影里的故乡》剧本,里面特意加了一段“皮影戏与现代音乐结合”的情节,希望能邀请李然合作配乐;赵宇则带着拍摄团队来到江城,在瓷坊老师傅的指导下,拍摄制瓷工艺的参考素材,还和苏澈一起讨论了“如何用镜头展现釉色流淌的美感”。
苏澈也兑现了承诺,带着几位青年导演参观《三国》的拍摄现场,让他们跟着陈舟导演学习镜头调度;还把他们的剧本推荐给原创故事库,补充了大量民间传说、非遗史料,让故事更扎实。有次,赵宇在拍摄瓷窑场景时,遇到“如何表现窑火温度”的难题,苏澈特意联系了西安文物局的专家,用3d建模还原了古代窑火的燃烧状态,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
月底,扶持计划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苏澈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林默的《皮影里的故乡》剧本,对着台下的投资方、平台代表和青年导演们说:“我刚做音乐时,有人说‘国风没人听’;刚推原创数据库时,有人说‘防不住抄袭’;刚拍《三国》时,有人说‘不用流量必糊’。但事实证明,有质量、有文化、有诚意的作品,总会被看见。”
他看向台下的青年导演,语气真诚:“我不会只给你们讲大道理,只会给你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帮你们对接资源,帮你们争取机会,帮你们守住创作的初心。因为我知道,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的陈舟、明天的我,是蓝星影视的未来。”
台下掌声雷动,林默红着眼眶,紧紧攥着手里的剧本;赵宇举起手机,把苏澈的话录下来,发给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张诚站在后台,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自己没找错人,这个扶持计划,不仅能帮到青年导演,更能为影视圈注入一股“务实、真诚”的新风。
仪式结束后,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带着金色的光晕展开:
【检测到宿主担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导师,承诺整合资源助力青年创作者,推动影视行业新人孵化与文化传承,符合“文化复兴者”称号使命,触发“行业影响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影视,打造现象级Ip”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因扶持计划联动影视、音乐、非遗资源,《三国》Ip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解锁“跨领域资源共享”功能(可将青年导演作品与《三国》《红楼梦》Ip联动宣传,如推出“文化传承系列短片”)。】
苏澈关掉光膜,走到后台,看到林默正和李然讨论皮影戏配乐的细节,赵宇在向张岚请教《窑火千年》的投资对接——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温暖的光。他想起张诚之前说的话,突然明白:所谓“行业大佬的认可”,不是因为他有多少奖杯、多少流量,而是因为他始终记得“帮助别人”——帮助原创音乐人有家,帮助实力派演员被看见,帮助青年导演实现梦想。
离开会场时,北京的秋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却让苏澈心里格外温暖。他拿出手机,给瓷坊老师傅发了条消息:“赵宇导演想拍制瓷工艺,您有空给他们讲讲‘七十二道工序’吧?”很快,老师傅回复了一个笑脸,附带一张刚烧制的“窑火千年”瓷片照片——上面刻着“薪火相传”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