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影视部的放映厅里,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不是来自剧本,而是来自墙上挂着的《三国人物绣像图》,那是苏绣非遗大师特意为选角准备的参考,每一幅都绣得栩栩如生,曹操的枭雄气、刘备的仁厚态、诸葛亮的儒雅风,透过丝线跃然布上。此刻,放映厅的投影幕正播放着试镜片段,苏澈、陈舟导演、影视部负责人张岚,还有选角导演老郑,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着厚厚的演员资料,旁边放着瓷坊烧制的三国人物迷你瓷偶,曹操瓷偶的剑穗还沾着没干的釉彩,像刚从历史里走出来。
“下一个,是王浩的试镜,试的是曹操。”老郑按下播放键,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他最近热度很高,微博粉丝破亿,上次演的古装剧播放量破30亿,要是能定他,《三国》的前期热度就稳了。”
画面里,王浩穿着一身黑色戏服,眉头紧锁,试图表现曹操的“多疑”,可念到“宁教我负天下人”时,眼神里没有狠劲,反而透着几分刻意的凌厉,台词也说得断断续续,需要后期配音。苏澈皱着眉,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等片段结束,他才开口:“老郑,你看他演‘杀吕伯奢’那段,手里的剑举了三次,都没找到发力点,眼神里只有‘我要演狠’的刻意,没有曹操那种‘乱世无奈’的复杂——三国不是流量剧,曹操也不是靠皱眉就能演好的角色,观众要看的是演技,不是粉丝刷的数据。”
老郑张了张嘴,还想辩解:“可是苏老师,他的流量能带动招商啊,现在影视圈都看这个……”
“招商不能靠流量砸,要靠作品质量。”陈舟导演打断他,指着投影幕上的绣像图,“你看这绣像里的曹操,眼里有野心,也有孤独,王浩撑不起来这种层次。要是为了流量选他,最后砸的是《三国》的Ip,更是咱们对历史的尊重——苏澈说得对,演技必须放第一位。”
张岚也点头,翻出王浩的过往作品分析:“他之前演的都是偶像剧,没接触过历史剧,台词功底也不够,《三国》里很多大段的文言文台词,他根本hold不住。咱们之前定的‘文化Ip’定位,要是用了没演技的流量,会被观众骂‘戏说历史’的。”
老郑叹了口气,把王浩的资料放到一边:“行,听你们的。那刘备的角色,试了十几个演员,要么太油,要么太弱,没一个能演出‘仁厚又有韧性’的感觉,再找不到合适的,开机时间就得往后推了。”
苏澈拿起刘备的瓷偶,指尖拂过瓷偶身上的汉服纹样——那是按汉代文物复原的曲裾,上面绣着“麦穗纹”,象征刘备的“爱民如子”。他想起张启明教授说过的话:“刘备不是‘老好人’,是在乱世里守住仁心的英雄,他的‘仁’里得有‘刚’,不然怎么能聚拢关羽、张飞,怎么能三分天下。”
“我记得之前话剧圈有个演员,叫顾琛,”陈舟突然开口,眼神亮了起来,“三年前他演《雷雨》里的周萍,演技特别好,后来听说因为不配合公司炒作,被华星传媒雪藏了,这两年没怎么出来拍戏。要不咱们找找他的资料?”
张岚立刻打开电脑,调出顾琛的信息——照片里的男人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眼神干净,没有娱乐圈的浮躁气;履历里写着“中央戏剧学院话剧系毕业,主演过5部话剧,获过‘金狮奖’最佳新人”,后面跟着一行灰色的字:“2022年与华星传媒解约,暂无经纪公司”。
“他的试镜片段还有吗?”苏澈问道。
老郑赶紧翻找,过了几分钟,才调出一段模糊的视频:“这是他去年私下试镜小成本剧的片段,演的是一个落魄书生,虽然镜头不清楚,但你看他的眼神,还有台词,特别有感染力。”
画面里,顾琛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坐在破旧的书桌前,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眼神里有委屈,更有坚持,没有夸张的动作,却让在场的人都静了下来。片段结束后,苏澈立刻说:“联系他,我要见他。”
两天后,顾琛来到澈心工作室。他穿着一身旧夹克,手里攥着一个磨破的帆布包,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带着几分局促,显然很久没参加过这样的会面了。“苏老师,陈导,”他坐下时,手指还在不自觉地捏着包带,“我……我没想到你们会找我,我已经两年没演过主角了。”
苏澈递给他一杯热茶,笑着说:“我看了你的试镜片段,也查了你的话剧作品,你演的周萍,把那种‘挣扎’演得特别好——刘备也需要这种‘挣扎’,在乱世里守仁心,在失败里不放弃,你能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