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缓缓展开:
【检测到《三国:桃园篇》首集播放破5000万,引发“历史剧匠心”热议,带动行业对历史Ip的重新认知,触发“黑马逆袭”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历史Ip价值放大(高级)——可辅助将短剧热度转化为长期Ip价值,功能包括:
1. 衍生开发:自动生成“三国Ip衍生矩阵”方案(如“历史启蒙绘本”“非遗陶瓷周边”“线下沉浸展”),匹配合作资源(如教育机构、文创品牌);
2. 行业合作:筛选意向合作方(如电视台、流媒体平台),生成“长剧+短剧+纪录片”联动合作方案,提升Ip商业价值;
3. 文化输出:对接蓝星国际文化交流协会,推动《三国:桃园篇》海外播出,附“历史背景解读”,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触发主线任务进阶:“三国Ip价值深化”,任务要求:1个月内完成《三国:桃园篇》海外播出授权,启动“三国历史启蒙”衍生项目,任务奖励:声望值点,澈心工作室获“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提名。】
苏澈盯着光膜上的内容,心里满是感慨。从招商遇冷到黑马逆袭,从没人看好到行业跟风,这部短剧的成功,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胜利,更是“坚持匠心、尊重历史”的创作理念的胜利。他走到窗边,看着老街瓷坊门口排起的长队——游客们都想购买剧中同款粗陶碗,老师傅带着学徒在现场演示拉坯,旁边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短剧片段,整个老街都因为这部短剧,变成了“三国文化打卡地”。
陈舟拿着刚收到的《大明风骨》重播邀约,笑着对苏澈说:“你看,好内容真的能穿越时间。这部短剧不仅火了,还让更多人想起了之前的历史剧,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苏澈点点头,拿出手机给粉丝群发了一条消息:“谢谢每一位熬夜守播、自发传播的粉丝,是你们的支持,让‘真心做内容’有了底气。《三国:桃园篇》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把更多真实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消息发出后,粉丝群里瞬间被“支持”“期待后续”的留言淹没,林晓还发了一张粉丝自制的“三国细节图谱”,把剧中的服饰、兵器、道具对应到历史文献,配文“跟着苏老师追剧,还能学历史,太值了!”
傍晚,苏澈和团队在老街的小饭馆庆祝,点的还是杀青宴时的家常菜,用的还是剧中的粗陶碗。陈舟举起碗,提议道:“为我们的黑马短剧,为所有坚持匠心的创作者,干杯!”
碗与碗碰撞的清脆声响,混着老街的蝉鸣和游客的笑声,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