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晨光里,飘着淡淡的墨香——书桌上摊着《三国:风起乱世》的影视改编初稿,苏澈用红笔在“赤壁之战”的场景旁标注:“需参考《三国志》‘火烧乌林’记载,战船形制需符合东汉末年特征,不可用明清帆船造型”。旁边,远航影视的王凯发来的导演推荐名单已经被划掉了大半,要么擅长偶像剧,要么曾有“瞎改历史”的黑历史,始终没找到契合的人选。
“要是能有个懂历史、又肯坚持的导演就好了。”李薇揉着太阳穴,语气里满是无奈,“之前推荐的几个,一听说要做‘无恋爱线、重考据’的历史剧,要么直接拒绝,要么要求加流量明星,根本不是真心想做内容。”
苏澈放下笔,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系统界面的入口。他心里清楚,《三国》影视化的关键在导演——如果导演没有对历史的敬畏,再好的剧本也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就在这时,淡蓝色的光膜突然弹出,比平时更醒目:
【检测到宿主在《三国:风起乱世》影视化中面临“优质导演短缺”问题,触发“关键人脉对接”机制!】
【解锁人脉线索:导演陈舟】
【陈舟背景详情:
1. 专业领域:深耕历史正剧15年,代表作《大明风骨》《大宋提刑官》,豆瓣评分均超9.0,以“考据严谨、人物立体、拒绝流量”着称;
2. 核心特质:坚持“历史剧需还原时代魂”,曾因拒绝资本要求“给清官加三角恋”,导致《大唐御史》项目被腰斩,后续遭多家资本联合封杀,近3年无新作;
3. 潜在共鸣点:与宿主同为“原创坚守者”,厌恶“资本绑架内容”,曾公开表示“好的历史剧,不该靠狗血博眼球,该靠细节打动人心”;
4. 联系方式:陈舟独立工作室地址(江城老城区书院街15号)、私人电话(138xxxx5678)——备注:直接上门拜访更易获得信任,他反感商业应酬式沟通。】
苏澈盯着光膜上的内容,眼睛瞬间亮了——陈舟的《大明风骨》他穿越前就看过,剧中对明代官服、礼制的还原堪称教科书级别,尤其是“海瑞上疏”的片段,没有多余的煽情,却靠细腻的演技和严谨的细节让人泪目。这样的导演,正是《三国》影视化最需要的人选。
“找到合适的导演了!”苏澈激动地把系统提示念给李薇和老林听,老林一拍大腿:“陈舟!我知道他!之前拍《大宋提刑官》时,为了还原宋代法医工具,专门去博物馆泡了三个月!这种较真的导演,绝对能拍好《三国》!”
当天下午,苏澈没提前打电话,直接带着《三国》的创作手稿和考据笔记,来到了书院街15号。这是一间不起眼的老房子,门口挂着“陈舟工作室”的木牌,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书的声音。推开门,首先看到的是满墙的历史书籍和剧组分镜稿,书桌上摊着一本翻开的《后汉书》,旁边放着一把磨损的放大镜,陈舟正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标注重点。
“陈导,您好,我是苏澈。”苏澈轻轻放下手稿,尽量不打扰对方。
陈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我知道你,《三国:风起乱世》的作者,拒绝光影影视瞎改的事,我听说了。”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是为《三国》影视化来的?”
“是。”苏澈递过手稿,“我看了您的《大明风骨》,知道您对历史细节的较真,这也是我找您的原因——我不想把《三国》拍成狗血剧,想做一部真正的历史剧,还原乱世里的情义与风骨。”
陈舟接过手稿,翻到“桃园结义”的章节,看到苏澈标注的“粗陶碗需符合东汉民间形制,不可用官窑瓷器”“三人誓词参考《三国志·蜀书》‘誓同生死’记载,避免现代化台词”,眼神渐渐变了——他很少见到年轻作者能如此注重历史细节,甚至比一些专业编剧还严谨。
“你拒绝加恋爱线,不怕资本不投钱?”陈舟放下手稿,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怕,但更怕毁了这个Ip。”苏澈坦诚地说,“《三国》不是我的私产,是承载‘义’‘忠’‘仁’这些文化内核的载体。就像您当年拒绝给海瑞加三角恋一样,我们都不想为了流量,丢了创作者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