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三首歌的选择(2 / 2)

老林的手指轻轻敲着茶几,跟着节奏打拍子,听到“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时,他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歌词……太真实了。我跟我乐队的兄弟,十年前一起在地下室练歌,现在见面只能说句‘最近还好吗’,就是这种感觉。”

“这就是我选它的原因。”苏澈停下演唱,语气认真,“《青花瓷》是‘细腻的意境’,吸引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晴天》是‘青春的遗憾’,抓学生群体;《十年》是‘时间的沉淀’,打动有阅历的成年人。三首歌三种风格,覆盖15到40岁的受众,这样Ep发出去,不管是学生、上班族,还是喜欢古风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首。”

周建明拿起茶几上的调研报告,翻到“受众需求”那一页,上面写着“25-40岁用户对‘真实情感’的需求占比72%,但现有市场满足率不足20%”。他抬头看向苏澈,眼里满是认可:“就选《十年》!这歌不仅能补全受众,还能拔高Ep的格调——不是只唱给年轻人听,是唱给每个有故事的人听。”

“那录制怎么办?”老林担心地问,“《十年》的情感比《晴天》更复杂,需要‘温和的遗憾’,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不好把握啊。”

苏澈笑了笑,打开系统界面,点击《十年》条目下的“解锁”按钮:“我能用系统兑换的‘情感注入’技能,再结合‘编曲优化’,应该没问题。而且,解锁这首歌只需要8000声望值,我现在有点,完全够。”

【检测到宿主选择解锁《十年》(完整乐谱+编曲思路),消耗声望值8000点,当前剩余声望值点!】

【解锁《十年》专属编曲建议:以钢琴为主伴奏,加入轻微的弦乐铺垫,避免过度编曲,保留人声的情感传递空间;演唱时建议采用“叙述式”语气,降低高音强度,增强“聊天感”,提升听众代入感。】

【触发新功能:受众覆盖优化(可实时监测不同受众群体对作品的期待值,调整创作方向),当前《十年》25-40岁受众期待值92%!】

淡蓝色的光膜消失后,苏澈把系统的编曲建议告诉老林和周建明。老林立刻拿出纸笔,飞快地画着乐谱:“钢琴为主,弦乐铺垫,这个思路好!刚好我认识一个弦乐手,能帮忙录弦乐,保证不抢人声风头。”

周建明则拿起手机,给市场部发消息:“Ep三首歌确定:《青花瓷》《晴天》《十年》,立刻调整宣传方案,针对不同受众做精准推广——古风圈推《青花瓷》,校园渠道推《晴天》,职场社群推《十年》。”

休息区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老林哼着《十年》的旋律,在纸上画着和弦;周建明对着手机,和市场部讨论宣传细节;苏澈捧着咖啡,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踏实——Ep的三首歌终于确定了,从古风到青春,再到抒情,覆盖了不同的受众,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这不仅是一张Ep,更是他在蓝星文娱圈扎根的基石。

他想起穿越那天,在漏雨的出租屋里,抱着旧吉他唱《青花瓷》时的迷茫;想起在地铁口弹唱被嫌弃时的窘迫;想起签约星火时的忐忑……现在,他有了三首能打动不同人的歌,有了懂他的团队,有了支持他的粉丝,他知道,这张Ep发出去,一定能在蓝星乐坛掀起不一样的风浪。

“对了,阿澈,”老林突然抬起头,手里拿着刚画好的乐谱,“《十年》的钢琴前奏,我想加一点点《青花瓷》的旋律彩蛋,你觉得怎么样?比如在间奏里,用钢琴轻轻弹一句‘天青色等烟雨’,算是三首歌的小联动。”

苏澈眼睛一亮:“这个好!既不突兀,又能让粉丝发现彩蛋,增加话题度!”

周建明也笑着点头:“细节见真章!就这么办,这张Ep,咱们要做的不仅是好听,还要有温度,有记忆点。”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休息区里的讨论声、笑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吉他声,格外和谐。苏澈知道,Ep的筹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他已经迫不及待想把这三首歌带给蓝星的听众——他想让喜欢古风的人,在《青花瓷》里找到意境之美;想让青春正好的人,在《晴天》里看到自己的故事;想让历经岁月的人,在《十年》里想起那些温柔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