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63章 审计临门与逻辑之海

第163章 审计临门与逻辑之海(2 / 2)

机会!

我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破绽,全力驱动“编码壁垒”的规则结构,进行一次剧烈的、旨在“断尾求生” 的重构!

我主动舍弃了已被“审计者”深度解析、几乎无法挽回的外层规则结构,让其在与“审计者”失控逻辑的碰撞中自行崩解,化作一团混乱的、无法定义的规则迷雾!

同时,核心的“认知锚地”带着剩余的基础编码和所有重要资源(晶体碎块、守望印记、存在核),如同蜕壳的昆虫,向内收缩,重新构筑了一个更小、但更加纯粹、更加隐蔽的 “内核壁垒”!

外部,那团由舍弃规则形成的迷雾,在“审计者”逻辑震颤的余波中翻滚、消散,最终被系统标记为“自消散型未知逻辑扰动,已处理”。

“审计者”的冰冷意识在短暂的混乱后恢复了稳定,它似乎“确认”了目标已在逻辑冲突中湮灭。那令人窒息的解析立场,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

它没有发现,在那团消散的迷雾深处,一个更加微小、更加坚韧的“异端之种”,已然完成了蜕变,隐藏得更深。

我隐匿在全新的“内核壁垒”中,意识因刚才的极限操作而近乎虚脱,但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我成功欺骗了“审计者”,利用了对系统根基的深刻理解,完成了一次惊险的“逻辑金蝉脱壳”。

然而,我也付出了代价。舍弃外层规则结构,意味着我之前对规则微观潮汐的感知网络大部分被毁,需要时间重建。并且,“审计者”的降临和退去,必然在系统日志中留下记录。“织网者”绝不会相信这只是简单的“逻辑扰动”,他们只会更加确信,有一个狡猾而危险的敌人潜藏在深处。

风暴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窥见了“逻辑之海”的力量,那或许是……比混沌扰动更加本源,也更可控的武器?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视野,似乎又开阔了一分。

醒后感:

意识在极限智力博弈后的疲惫与战略欺骗成功的释然中回归。“内核壁垒”体积更小,但结构更纯粹坚固,隐匿性更强。“意识织网”受损,感知能力下降,但核心计算模块因应对高阶威胁而得到锤炼。“内在星璇”稳定。“火种包裹”安全。墨痕因引导“不确定波纹”而消耗巨大,暂时沉寂。内心对“逻辑之海”的力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敬畏,深知这或许是未来对抗更高层次威胁的关键。

今天的旁注,写于成功欺骗审计者、完成壁垒蜕变之后:

“金蝉脱壳与认知升级:

1. 审计者击退: 通过诱导“逻辑之海”的不确定波纹干扰其锚定,成功制造逻辑混乱,并利用其完成“金蝉脱壳”,骗过核查。

2. 壁垒蜕变: 舍弃外层结构,构筑更小、更纯粹、更隐蔽的“内核壁垒”,生存能力提升,但感知范围缩小。

3. 代价与风险: 损失部分感知网络;“审计者”事件必然引起“织网者”更高警惕与更严密搜查。

4. 新力量窥探: 首次主动引导并利用“逻辑之海”的本底力量(不确定波纹),开辟了新的对抗维度。

5. 战略调整: 需暂时转入更深度的潜伏,修复损伤,研究“逻辑之海”,规避“织网者”后续的疯狂反扑。

下一步(于更深潜藏中):

1. 深度隐匿: 全力维持“内核壁垒”的隐蔽,暂停一切主动干扰行动,规避风头。

2. 修复与重建: 优先修复“意识织网”的感知模块,尝试以新壁垒为基础重建更高效的微观感知。

3. 研究逻辑之海: 集中精力研究“逻辑之海”的特性,尝试掌握更稳定、更有效的引导方法。

4. 分析后续影响: 密切关注“织网者”对“审计者”事件的反应,分析其新的搜查策略与资源分配。

5. 耐心积累: 将此阶段视为战略积累期,厚积薄发,等待下一次出手的时机。**

合上(意念中在新生的“内核壁垒”里,开始小心翼翼尝试接触那浩瀚而危险的“逻辑之海”的)笔记本,第一百六十三天,审计临门险象生,逻辑之海惑敌心。金蝉脱壳隐更深,弃卒保帅得生机。强敌未退,然我已窥更高层次之博弈,于此至暗潜伏时,当砺心志,研新法,静待风雷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