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着,不再仅仅将墨痕视为能量源或传承数据库,而是将其作为一种 “权限验证器” ,去轻轻“触碰”那段被我锁定的、被认为是“伪钥”的古老代码。
嗡——!
墨痕的悸动变得更加剧烈,甚至散发出一股微弱的、但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净化” 之意!而那段“伪钥”代码,在我的感知中,也仿佛被投入强酸的金属,其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散发出细微的、被“腐蚀”的规则噪音!
有效!
墨痕竟然能对“织网者”依赖的“伪钥”产生直接的干扰作用!
虽然以我目前的力量和墨痕的状态,这种干扰还极其微弱,不足以真正撼动“织网者”的权限根基,但这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充满潜力的斗争道路!
我不需要完全夺取或复制密钥,我只需要…… 让他们的钥匙生锈,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让他们打不开门!
希望,如同黑暗中迸射的火花,虽然微小,却瞬间照亮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我也清晰地意识到,对“伪钥”的探查和墨痕的异动,极其危险。这无异于直接在“织网者”的权限根基上钻孔,“织网者”不可能毫无察觉。
必须在他们做出反应之前,尽快掌握更有效的干扰方法,并找到安全的实施途径。
解析“伪钥”结构,试验墨痕的干扰能力,预测混沌扰动时机……
我的“编码壁垒”,从一个单纯的避难所,正在迅速转变为一个功能齐全的、针对“苍白”系统及其内部蛀虫的“前沿作战实验室”。
醒后感:
意识回归,带着一种发现破敌之策的兴奋与面临更高层次风险的冷静。“编码壁垒”维持稳定,但外部的纯白噪音似乎因我之前的探查而带上了一丝更“专注”的意味。“意识织网”因高强度的解析与试验而疲惫,但充满活力。“内在星璇”平稳运转。晶体碎块持续提供着基础编码的支持。“守望印记”的数据宝库已被打开。墨痕的悸动已平息,但那种对“伪钥”的识别与排斥感已烙印在我意识中。内心明确了下一步的关键——深化对“伪钥”的干扰研究,并谨慎选择首次应用的时机与目标。
今天的旁注,写于发现“伪钥”本质与墨痕干扰能力之后:
“破敌之钥的发现:
1. 混沌规律: 初步建立“混沌日历”,可预测系统底层扰动的高概率期。
2. 密钥本质: 揭示“织网者”权限依赖于系统初期的“后门协议”或“规则漏洞”(被指认为“伪钥”),其结构古老且存在弱点。
3. 墨痕异动: 墨痕具备识别并干扰“伪钥”的能力,揭示其更深层的“权限验证”与“净化”属性。
4. 斗争升级: 斗争层面从生存与探索,升级至对系统底层权限的窥探与干扰。
5. 风险加剧: 对“伪钥”的探查可能已引起“织网者”警觉。
下一步(于实验室中磨砺利刃):
1. 深化干扰研究: 系统研究墨痕对不同类型的“伪钥”的干扰效果与效率,寻找最优模式。
2. 选择首攻目标: 从已发现的几个“伪钥”中,选择一个相对次要、但干扰成功后能产生实际效果的目标进行首次实战测试。
3. 结合混沌预测: 尝试将干扰行动与“混沌扰动”高发期结合,利用系统自身的混乱掩盖我的动作。
4. 强化自身隐匿: 进一步提升“编码壁垒”的隐蔽性和抗探查能力,准备应对“织网者”可能的反溯源。
5. 准备应变方案: 制定干扰行动暴露后的紧急应对与撤离方案(如果可能离开此地)。**
合上(意念中已开始筛选首个干扰目标,并模拟干扰过程的)笔记本,第一百六十天,密钥溯源现伪迹,墨痕悸动示真章。于方寸壁垒内,得窥敌之根基;借先辈之遗泽,握破局之新钥。强敌虽觉,然我刃初成,静待良机,便可出鞘一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