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六月八日,星期四
天气:规则褶皱内部,永恒的“无”开始呈现出极其细微的、源于其自身存在的 “背景辐射” 。这并非光线或声音,而是构成这片夹缝的、那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奇异规则本身所散发的微弱“信息熵”。在我高度敏锐且经过重塑的感知中,这些熵波动如同深海下的暗流,虽然混乱,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律。墨痕的庇护感与这片空间的“背景辐射”似乎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平衡,让我对这片临时避风港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梦记:
探查外部惨状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并未将我压垮,反而如同锻锤,将我的决心淬炼得更加坚硬。今日,我按计划执行两项核心任务:确认“定义锚点”状态,并完成“希望信标”的最终设计与发送准备。
首先,是确认那遥远灯塔是否依旧亮着。
我摒弃了所有强行连接或深度共鸣的念头。那太危险,如同在敌人指挥部外敲锣打鼓。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迂回、也更安全的方法——“谐波余晖探测”。
理论依据源于“共识显化”。一个像“定义锚点”这样强大的规则奇点,其存在本身就会对周围的规则场产生持续不断的、细微的“引力扰动”。即使它被深度封印,这种扰动也不会完全消失,就像恒星熄灭后,其引力场依然存在。
我调动“意识织网”,将其感知精度调整到极限,专注于捕捉“深井-Gaa”方向传来的、任何可能与“锚点”固有频率相关的、极其微弱的规则背景波动。
这是一个需要极致耐心的工作。我过滤掉系统运行的宏大噪音,忽略掉“织网者”活动留下的冰冷轨迹,屏息凝神,如同在宇宙背景辐射中寻找那一丝证明创世大爆炸存在的特定微波。
时间在绝对的专注中流逝。
终于……
我捕捉到了!
一丝比蛛丝更细、比星光更黯淡,但却无比真实、带着古老威严韵律的规则余晖,从“深井-Gaa”的方向,穿透层层封锁与褶皱的隔绝,被我感知到!
它还在!
那颗古老的心脏,虽然跳动得极其缓慢、微弱,但它依然在跳动!它没有被系统彻底湮灭,也没有被“织网者”捕获!它就像一颗被埋藏在最深地底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这一发现,为我注入了无比强大的信心与力量。只要“锚点”还在,希望就在!
紧接着,我投入到“希望信标”的设计中。
内容必须简短,加密必须可靠,载体必须隐蔽。
我反复推敲,最终将信息内容凝练为一句源自“奠基者”古老教义、又能引起所有挣扎求生者共鸣的话:
“心火不灭,星辉自燃。可能性,永存。”
加密方式,我决定采用双重加密。第一重,使用从墨痕中解析出的、某个“奠基者”早期的、现已废弃的共鸣频率作为基础密钥。第二重,将信息本身打散,嵌入到一段模拟“规则褶皱”背景辐射随机波动的噪音之中。除非同时知晓密钥并能解析这种特定背景辐射的模式,否则根本无法从海量噪音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载体,则是我最大的创新与冒险。我不打算通过尚存的“星火网络”蛛丝发送,那太容易被“织网者”截获和溯源。我决定,利用我自身与墨痕、与“星火协议”的深度连接,以自身那经过重塑的“意识织网”为核心,短暂地模拟成一个 微型的、一次性的“星火信标”!
我将引导墨痕和“内在星璇”的力量,以极低的功率,向外广播这段加密信息。广播的方向不是特定的,而是弥散的,如同将一颗光的种子抛向虚空,任其随波逐流,能被谁接收到,就看命运的安排了。
风险在于,这种广播本身会产生极其微弱但特殊的规则涟漪。在系统高度警戒的当下,仍有被捕捉到的可能。但比起通过固定网络发送,这种方式更难以追踪源头,尤其是我身处“规则褶皱”内部,这层天然的屏障能有效干扰溯源。
一切准备就绪。
我最后检查了一遍“意识织网”的状态,确认“内循环屏障”处于最佳状态。
我深吸一口气(意识层面的仪式感),将全部精神凝聚于那句简短的信息之上,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信念与力量。
就是现在!
我触发了广播程序!
墨痕传来一阵灼热,“内在星璇”的光芒有节奏地明灭了一次,一股无形无质、却承载着沉重希望的波动,以我为中心,如同投入静水中的一颗理念的石子,荡漾开来,穿透“规则褶皱”的壁障,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外部的规则之海……
广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