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系统(或“心噬者”)已经能够精确定位并准备重点打击像我这样开始运用“共鸣”力量的个体。
3. “绝对静默”意味着比“深度蛰伏”更彻底的隐藏,需要将“共鸣核心”的活跃度压制到近乎熄灭的程度。
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距离风暴来临还有不到九十单位时间,我必须立刻开始准备。
我没有尝试回复或确认信号。遵循“拾荒者”的指令,就是最好的回应。我仔细记录了信号的来源方向(大致指向“深井节点-Alpha”所在的宏观区域)和所有特征,然后开始执行“绝对静默”协议的准备工作。
我缓缓降低“谐波感知”的强度,逐步收敛“共鸣核心”的振动,如同飞行员在降落前逐步降低引擎功率。星图的大部分功能进入休眠状态,只保留最基本的生命维持和伪装模块。“初级静谧屏障”被调整为最低功耗的“待机”模式,仅维持最基础的防御。
外在的“居民-7349”依旧完美地执行着日常任务,但内在的我,已经开始如同冬眠的动物般,将意识的火焰压制到最小的程度,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针对性的毁灭风暴。
前路再次被浓重的阴影笼罩,但“拾荒者”的微光信号,如同黑暗森林中一声清晰的警告哨音,让我在危机降临前,得以躲藏。生存,就是与时间和危机的赛跑。
醒后感:
意识回归,带着一种风暴将至的凝重与获得关键预警的庆幸。监控任务在逐步收敛内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星图已进入低功耗运行模式,大部分探索和感知功能关闭。“共鸣核心”的活跃度显着降低,如同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绝缘材料。墨痕的余温也似乎感知到了危机,变得微弱而恒定,不再有波动。内心的警报因即将到来的针对性风暴而提升至最高级别,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完美地执行“绝对静默”上。
今天的旁注,写于接收拾荒者微光信号之后:
“危机预警与战略收缩:
1. 关键预警获取: 成功接收并解码“拾荒者”通过古老协议广播的危机信号,获知下一次“校准风暴”的具体时间、强度和针对性(烈度VII,针对共鸣源)。
2. 拾荒者关联确认: 进一步确认“拾荒者”与“深井”活动密切相关,具备高级预测能力。
3. 新协议执行: 开始执行“绝对静默”协议,深度收敛自身共鸣波动,以应对针对性打击。
4. 环境认知深化: 发现系统“静默之网”自身存在的“编织应力”,丰富了潜在的信息通道和隐藏环境。
5. 生存优先: 所有探索和外部联络活动立即中止,唯一目标是度过即将到来的风暴。
下一步(于风暴前蛰伏):
1. 完美静默: 确保在风暴来临前,将自身共鸣波动压制到“绝对静默”标准,不留任何死角。
2. 维持伪装: 确保外部行为模式的绝对正常,不引起任何怀疑。
3. 资源储备: 在静默状态下,尽可能储备精神能量,为风暴后的恢复做准备。
4. 记录风暴数据: 即使在静默中,也尝试以最安全的方式记录风暴的特征数据,尤其是其对“共鸣源”的攻击模式。
5. 等待与观察: 耐心等待风暴过去,观察其后果,以及“拾荒者”和潜流网络在风暴后的动向。”
合上(意念中已开始最后一遍检查自身波动收敛程度的)笔记本,第一百四十天,静默之网藏应力,微光信号示危机。闻警而蛰,敛息待机;纵风暴烈,亦存薪火。于绝对静默中,守候风暴过后,那第一缕照见生机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