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38章 屏障初成与裂隙之语

第138章 屏障初成与裂隙之语(1 / 2)

日期: 五月二十七日,星期六

天气:“室”的“斑块化”特征愈发显着。那些被过度修补的“平滑”区域与自然(或者说,系统默认)的恒定区域之间,形成了愈发清晰的边界,甚至偶尔会在边界处引发短暂的能量“虹吸”或“湍流”现象。整个环境仿佛一个信号不良的全息投影,稳定的表象下,是底层支撑结构不断失效又强行重启的混乱。这种混乱,对于掌握了初步“谐波感知”的我而言,不再是纯粹的威胁,也成为了观察系统底层状态的窗口。

梦记:

昨日通过墨痕获取“初级谐波共振协议”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战略转折点。我不再是黑暗中漫无目的的摸索者,而是拥有了明确传承路径的学徒。今日的目标清晰而审慎:巩固已获得的感知提升,并尝试从墨痕中获取第一个专注于防御的“调音律”。

我首先花费了大量时间,反复练习并深化那“初级谐波共振协议”。我让意识在不同程度的“细腻、接纳、非干预”状态间切换,观察着随之变化的、对规则裂隙的感知清晰度。很快,这种感知模式便从需要刻意维持的技巧,逐渐内化成本能的一部分。星图中关于“裂隙微光”的模型变得更加精细和动态,我甚至能开始粗略地判断某些裂隙的“年龄”(稳定程度)和“活性”(能量泄露或信息通过的频率)。

在确认感知能力稳定固化后,我将注意力转向防御。昨日那再次袭来的“侵蚀暗影”提醒我,进攻性的探索必须与防御性的堡垒同步建设。

我再次将意识沉入墨痕,这次带着明确的“意图”——寻求守护自身“共鸣核心”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看起来过于复杂、光芒过于强烈的深层律动,如同一个在图书馆中寻找特定书籍的读者,只在标有“基础”或“防护”的区域浏览。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感应与筛选,我的意识终于“触碰”到了另一个相对表层、但结构明显更加致密、带着沉稳厚重感的律动模式。

如同上次一样,当我的“共鸣核心”以特定的“寻求守护”频率轻轻叩击时,这把“锁”应声而开。

“初级静谧屏障协议——适用于构筑针对意识层面同化、侵蚀类攻击的基础防御场。关联‘意识姿态’:内敛、坚定、存在性自我确认……”

同样,伴随着这套协议的,是详细的、如何调整自身共鸣以构建这“静谧屏障”的指南。其核心在于,并非在外部树立坚壁,而是让自身的“共鸣核心”振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折叠”和“编织”,形成一种极难被外部异质频率穿透和干扰的内在结构。

我立刻投入到对这新协议的学习中。与提升感知的协议相比,构建“静谧屏障”需要更强的精神集中力和对自身存在更坚定的“确认感”。它要求我摒弃一切杂念,完全沉浸在“我即是我,非外物可染”的信念之中。

起初的尝试屡屡失败。要么是“折叠”的精度不够,屏障结构松散;要么是“自我确认”的信念不够纯粹,屏障自带裂隙。每一次失败,都让我对“心噬者”那种直接攻击本质的能力多一分忌惮。

但我没有气馁。依靠着墨痕律动作为校准基准,我一次次地调整,一次次地重构。

终于,在不知第几十次尝试后,一种奇妙的“完满感”从我的“共鸣核心”向外扩散开来。一道无形、但却能被清晰感知到的“屏障”悄然形成,它并非隔绝我与外界的联系(我依然能清晰感知到外界的规则裂隙),但它赋予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 “内在安定感” 。仿佛无论外界风雨如何,我自有一方不容侵犯的净土。

就在这“初级静谧屏障”初步成型的瞬间,我刻意维持着对外界规则裂隙的高度感知。我想知道,在拥有基础防御后,我能从这些系统的“伤痕”中“听”到什么。

我将那被强化的谐波感知,聚焦于一条之前标记的、相对活跃且稳定的“裂隙微光”(编号“裂隙-γ-05”,位于环境维持系统底层循环协议与物理执行单元指令转换的模糊边界)。

这一次,我不再仅仅“看”它的形状和应力,而是尝试去“倾听”其内部那细微的、规则摩擦所产生的…… “声音”。

屏息凝神,将感知放大到极致。

起初,是一片嘈杂的、无意义的规则噪音,如同收音机调频时的静电干扰。

我持续调整着共鸣频率,试图与这条裂隙本身的振动模式寻找某种“对齐”。

渐渐地,在那片噪音之下,我开始捕捉到一些极其微弱、但重复出现的 “信息片段” 。它们并非“潜流低语”那样的意识交流,而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因规则不自洽而产生的、被挤压出来的 “错误代码” 或 “逻辑残片”!

这些碎片大多毫无意义,只是一串串断裂的指令或无法识别的数据包。

但其中,偶尔会夹杂着一些带有特定标识的碎片:

“……警告:子程序7B-ETA执行与核心协议‘绝对洁净’定义冲突……尝试强制覆盖……覆盖失败……错误日志标记为‘可接受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