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诗中怨毒(2 / 2)

案情似乎已水落石出,可沈少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苏晚晴一个弱女子,如何能轻易将三个成年男子拖到河边?又怎会恰好知道他们聚会的时间地点?

“你还有同谋,对吗?”沈少卿目光如炬。

苏晚晴脸色微变,随即摇头:“没有,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刘老板呢?”沈少卿忽然问道,“他与王通判勾结贩卖盗版书,你是否知情?”

提到刘老板,苏晚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他只是个贪婪的小人,若不是他盗印我的诗集,那三人也不会找到借口来骚扰我。”

“我们在他的暗格里发现了账册,”沈少卿观察着她的微表情,“他不仅行贿,似乎还替王通判做过更隐秘的事,比如……处理一些‘麻烦’。”

苏晚晴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沈少卿心中已然明了,又问道:“三年前,大理寺有位姓沈的证人离奇死亡,你可知晓?”

“沈姓证人?”苏晚晴茫然地摇头,“我不知道。”

她的眼神没有说谎,看来是真的不知情。沈少卿站起身:“你杀人偿命,自有王法裁决。但刘老板与王通判的勾当,我们会继续查下去。”

离开尼庵时,老李不解道:“沈先生,案子不是已经破了吗?苏晚晴都认罪了。”

“她认罪的,只是她想让我们知道的部分,”沈少卿望着山下的苏州城,“你想,她一个深居尼庵的女子,如何能精准地知道三位秀才的行踪?那断魂草的毒素配比极为精妙,绝非一个普通女子能调配出来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去查苏晚晴的母亲,还有那个退婚的周秀才,看看他们最近与谁有过往来。另外,盯紧翰墨斋的刘老板,他肯定还有秘密没说。”

两日后,老李再次带来消息:苏晚晴的母亲半个月前见过周秀才,而周秀才在三位死者出事前,都曾与他们喝过酒。更重要的是,刘老板昨晚试图逃跑,被衙役抓个正着,从他身上搜出一封信,是王通判写的,让他“处理掉苏晚晴这个麻烦”。

“果然有同谋,”沈少卿看着那封信,“周秀才定是被苏母说动,帮着女儿复仇,而那毒素,说不定就是他调配的——他父亲是苏州有名的郎中。”

案情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合上。苏晚晴恨三位秀才毁了她的人生,却无力独自复仇,便让母亲找到心怀愧疚的周秀才。周秀才感念旧情,又愧于当初轻信谣言,便帮着苏晚晴制定了复仇计划,调配毒药,打探行踪。

苏晚晴被收监待审,周秀才也主动投案,坦言一切。刘老板因贩卖盗版、行贿、参与掩盖罪行,被判流放三千里。而那本账册,被沈少卿悄悄留了下来,上面关于王通判的记录,将是他追查旧案的重要线索。

苏州的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打在沈少卿窗前的芭蕉叶上。他坐在灯下,将账册与那枚兰花玉佩放在一起。玉佩背面的“沈”字,账册上的“王通判”,三年前的旧案,像一张无形的网,正慢慢收紧。

他知道,这苏州的迷局并未真正结束。王通判背后是谁?那位沈姓证人与苏家、与张家,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沈少卿拿起玉佩,对着灯光细看,忽然发现玉佩的边缘有一道极细的刻痕,像是被人用利器划过,隐约能辨认出是一个“月”字。

月?

他心中一动,想起苏晚晴的名字里有个“晚”字,而那位沈姓证人的表字,似乎正是“明月”。

这之间,难道还有更深的关联?

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密了。沈少卿的目光落在京城的方向,那里有他不愿触碰的伤痛,却也藏着他必须追寻的真相。他知道,自己恐怕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在苏州安稳地抄写书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