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者学院里,周彤亲自授课,教孩子们如何将气感与现代科技结合。她让火系觉醒者操控熔炉,锻造能抵御星际辐射的合金;让水系觉醒者与气象部门合作,调节地球的气候;让土系觉醒者参与星球改造计划,在沙漠中开辟绿洲。
“气感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周彤握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引导她将微弱的木系气感注入一盆外星植物——那是探索队从月球带回的样本,在人类的气感滋养下,第一次开出了淡蓝色的花朵,“未来,你们要用气感,在其他星球上种出属于人类的庄稼,建造属于人类的城市。”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轻轻抚摸着花瓣,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半年后,探索队传来第一个重大发现——在三族母星的废弃空间站里,找到了一份星际联盟的通用语手册和一份更详细的星图。星图上标记着上千个文明的位置,其中既有科技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也有擅长肉身搏杀的虫族,还有像人类一样修炼能量的灵修文明。
“原来宇宙这么大。”正伟在通讯器里对周彤说,背景音是飞船引擎的嗡鸣,“我们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花园里。”
“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周彤的声音带着笑意,她正站在觉醒者学院的露台上,看着学生们演练“人族守护剑谱”,剑光在阳光下连成一片,“人类的适应力和团结,是任何文明都比不了的。”
探索队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快。他们破解了三族的空间跳跃技术原理,发现这种技术对能量的消耗极大,且容易受到星际风暴的干扰;他们分析了神族的圣光战舰,发现其能源核心与人类的气感有相通之处,或许可以用人皇印的能量驱动;他们甚至在魔族的暗影舰艇里,找到了一块来自更高文明的能量晶体,陈博士说这种晶体蕴含的能量,足够让一艘飞船进行跨星系跳跃。
地球上的准备也在同步进行。周彤组建了“星际预备役”,从全球选拔优秀的觉醒者进行特训,内容包括失重环境下的战斗技巧、外星语言、星际急救等;她还推动建立了“星际交流中心”,邀请三族温和派的智者担任顾问,传授星际常识和生存经验。
在“人类解放一周年”的庆典上,正伟通过全息投影回到地球,站在周彤身边,向全球人类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三个月后,‘星火二号’将进行首次载人跨星系飞行,目标是距离地球五光年的‘蓝星’——那里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有初级的智慧生命,是我们星际探索的第一站。”
庆典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张叔的油条摊前,绿毛青年带着孩子们用面团捏出了飞船的模样;伦敦的广场上,正雅和医疗组的成员们举着“星际健康护航”的牌子;非洲的矿区,老矿工们把星图刻在岩壁上,说要让子孙后代都记得,人类是从这里走向星空的。
正伟看着身边的周彤,她的无名指上,那枚用人皇印边角料打磨的指环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等我们回来。”他轻声说。
“我等你。”周彤点头,破邪剑的霞光在她周身流转,“地球永远是你的后盾,是人类在星际中的家。”
三个月后,“星火二号”飞船在全球人类的注视下升空。这一次,飞船的尾部不再是蓝紫色的火焰,而是金色的光带——那是用人皇印能量驱动的标志,象征着人类以自己的力量,开启星际征程。
飞船内,正伟望着舷窗外逐渐变小的地球,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星际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未知的危险,会有强大的敌人,会有文化的冲突,但他更相信,人类的勇气与团结,终将克服一切困难。
地球上,周彤站在“人类团结塔”顶端,看着飞船消失在天际,握紧了手中的破邪剑。她要守护好这个家,培养出更多的强者,等待着探索队的归来,也等待着人类在星际中站稳脚跟的那一天。
宇宙的深处,星辰闪烁,仿佛在向人类招手。一个属于人类的星际时代,正伴随着“星火二号”的引擎轰鸣,缓缓拉开序幕。而这段征程的起点,是那颗蓝色的星球,是那些在战火中觉醒、在团结中成长的人类,是正伟与周彤眼中,那片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