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寻访九洲道场,全凭机缘。

他们可不认为,自己与那飘渺之地会有什么缘分。

原本就未曾动过此念。

倘若真有这样的机缘,他们定然也会前去探寻。

毕竟白起的威名,实在令人心驰神往。

加之他如今的年岁,更引得众人趋之若鹜。

然而嬴政话音落下后,莫说付诸行动,便是心底刚萌芽的念头,也被彻底掐灭。

以嬴政的手段,此刻若想逃离大秦,除非翌日便能寻到九洲道场所在。

且须携家带口同往——若独自遁走而弃亲眷于不顾,无异于让至亲替己受过。

稍有良知者,断不会行此卑劣之举。

蒙恬、蒙毅乃至王翦等世代效忠大秦的将门子弟,更不可能背弃血脉至亲。

李斯亦未曾动过这般心思。

他与王翦相同:强如盖聂欲访九洲道场,尚需嬴政首肯,何况文臣?

多年来,李斯早已摸透君王脾性。

总能精准避开嬴政逆鳞,这恰是他比赵高更得圣心的缘由。

当然,他为大秦立下的汗马功劳,亦是关键。

正因如此,李斯从未萌生离秦寻道的妄念。

此刻他与王翦、蒙恬等人无异,皆躬身称颂秦王圣明。

唯独赵高——

虽口中诵着相同赞词,行着相同礼节,眼底却暗涌着别样盘算。

他正思索着如何找借口离开大秦,亲自探寻九洲道场的下落。

然而此刻,嬴政彻底断绝了他们的念想。

他已无法指望亲自前往。

若派遣六**之一前去——

心中又生出顾虑。

倘若对方叛变该如何是好?

白起的实力有目共睹。

若六**真寻到九洲道场——

**的实力若与白起相当,是否还会听命于他?

抑或借此机会直接脱离掌控?

这些疑虑令他举棋不定。

可若不派六**出马——

便彻底断送了寻找九洲道场的唯一机会。

赵高的心思——

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

若被嬴政知晓他已有异心——

离身首异处之日便不远矣。

更何况如今大秦尚有白起坐镇。

他更不敢轻举妄动。

白起是否会为嬴政铲除异己——

尚无十足把握。

但眼下宁可信其有!

谨慎方能长久。

赵高此刻已不敢再有动作。

关于九洲道场之事——

只能另谋他法。

退朝后——

众人不禁长舒一口气。

朝堂之上不便显露真实情绪。

今日嬴政为震慑群臣——

已对他们下了死令。

走下朝堂,总算能说说真心话了。

王翦走在宫道上,朝蒙恬使了个眼色。

蒙恬正和蒙括低声交谈。

收到王翦的信号后。

三人凑到一处。

真没想到,白己竟是武安君。

蒙恬深深叹息。

说来惭愧,早知武安君一生只娶一妻。

当初冒出个私生子时,竟无人质疑。

蒙括无奈摊手。

这事倒也怨不得咱们这些粗人。

连赵高那厮都没察觉呢。

王翦咂了咂嘴。

说不定赵高早就知道,只是瞒着大伙?

蒙恬若有所思。

确实有这可能。

不过李斯是真不知情吧?

王翦认真思忖片刻。

李斯确实蒙在鼓里。

这些日子他随侍王上,哪有闲心管这些。

蒙恬点头:说得是。

话头一转。

王翦看向两位同僚。

要不要去拜会武安君?

毕竟是我大秦的功臣。

蒙恬早有此意。

他们这些军中将领。

虽说不至于盲目崇拜谁。

但武安君白起。

在他们心中确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如今本尊就在眼前。

先前以白己身份出现时。

众人只当是同袍。

况且白己向来独来独往。

既然自己就是白起,作为后辈将领前去拜访,想必不会被拒之门外。几人商议后决定一同前往白起府邸。

李斯早已看穿他们的心思。身为秦国后进之臣,他对白起的往事多有耳闻。此刻他心中更明了一事:盖聂正为嬴政寻求长生之术,若真能成功,未来朝政仍将掌握在嬴政手中。而白起既站在嬴政这边,此时表明立场,不失为明智之举。

望着年轻得能做他们祖父的白起,李斯暗忖:即便盖聂求药未果,白起也必为大秦谋划。若将来嬴政有不测,白起的决策将关乎大秦国运。

三位可是在议论白起将军?李斯突然出声,惊得蒙毅一个激灵。蒙恬与王翦相视而笑——武将的警觉让他们早察觉有人靠近,唯独沉思中的蒙毅未曾留意。

见蒙毅受惊,李斯连忙拱手致歉:见诸位谈得兴起,不忍打断。

“没料到竟让你受惊了。”

“实在对不住。”

蒙毅赶忙还礼。

“是我考虑不周。”

“我这兄长,怕是早等着看我出丑呢!”

蒙毅话音刚落。

众人便一齐笑出了声。

李斯随即开口:

“三位可是要去拜会白起将军?”

说到此处,李斯仔细打量了他们一番。

生怕自己猜错了。

但转念一想也合理。

往日何曾见过这几人在阿房宫阶前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