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话至此处,盖聂已然会意。

原来白起早有意让他亲赴九洲道场。

去探寻那方天地间。

真正值得追寻的奥秘。

只是先前盖聂自己选择了放弃。

这才迫使白起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白起确曾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

不愿再过问尘世纷扰。

可终究难舍这片。

由他亲手打下的大秦疆土。

不忍见帝国日后走向衰亡。

他仍会信守承诺襄助嬴政。

但唯有在君王性命攸关之际。

方会现身相助。

盖聂深深看了白起一眼。

今日所得教诲已然足够。

此刻日影尚斜。

确实该返回阿房宫复命。

每日从白起处归来后。

都需向嬴政详述所学所悟。

但今日白起的神态格外不同。

这令他隐隐感到些许异样。

白起目光中透着一丝诀别的意味。

他深深望了白起一眼。

而白起只是微微颔首。

临别之际,两人都保持着沉默。

从白起处归来后,盖聂不禁长叹。

他在秦国见到了昔日的同门师弟。

可如今这位师弟神情倨傲。

举手投足间尽显目中无人之态。

盖聂思及此处,又轻叹一声。

这细微的神情变化被嬴政敏锐察觉。

年轻的君王正埋首于如山奏章间。

却仍分神问道:

爱卿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盖聂本就在斟酌如何启齿。

此刻见君王主动问起。

便决定顺势道明 ** 。

他恭敬行礼后郑重禀报:

微臣今日在白己将军处修习。

意外发现一个重大秘密。

白己将军实为白起将军。

嬴政闻言。

缓缓从竹简堆中抬起头。

此话当真?

须知一字之差,便是欺君之罪。

盖聂神色如常。

对此早有预料。

不仅是他,连白起也料到此景。

盖聂素来沉稳持重。

行事从容不迫。

看似温和却暗藏锋芒。

他坦然迎上君王审视的目光: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

他从未思索过此事。

你从何处得知?

盖聂将白起所言,一字不差地转述给嬴政。

在白起将军府中,臣发现其祠堂仅供奉一位妻子,魏澜。

若他真是白己,怎会不将生母一并供奉?

此乃臣第一点疑虑。

其二,白起将军时常追忆秦昭襄王。

基于这两点,臣亲自询问了白己将军。

嬴政凝神静听。

神色肃穆。

如此说来,白己亲口承认了?

盖聂颔首。

......

正是,白起将军已亲口承认。

话音落下。

宏伟的阿房宫陷入沉寂。

此刻的静谧,连银针落地都清晰可闻。

盖聂垂首。

嬴政远眺。

心事重重,令人难以揣测。

许久。

他轻咳一声。

凝视盖聂。

既然如此,他可愿告知朕长生之法?

自秦昭襄王至今。

常人早已作古。

即便尚存,也该步履蹒跚。

白发苍苍,言语不清。

然白起容貌仍似而立之年。

甚或弱冠之姿。

嬴政紧握双拳。

心中暗生期许。

长生之术,竟当真存在!

《大秦秘闻录》

咸阳宫中,烛火摇曳。

这位传奇人物,竟藏身于大秦疆土!

他正是昔日的杀神。

** 凝视着剑客,目光如炬。

剑客轻叹一声。

武安君仅言,欲解疑惑,需寻九洲秘境。

此境玄妙,非外力可至。

唯有诚心求道者,方能得见真章。

这番玄奥之语令君王蹙眉。

若换作他人讲述,

** 定当嗤之以鼻。

他从不信世间存在,

仅凭心意即可抵达之境。

更会认定这是,

推托之辞。

但联想到那些,

自九洲走出的奇人异士。

再观武安君身手,

与其鹤发童颜之相。

又不得不信。

殿内气温骤降,

侍从们瑟瑟发抖。

** 眼中寒芒更甚。

他思忖着:

若真如武安君所言,

必须放下江山社稷,

方能求得长生之道。

这绝无可能!

他的宏图霸业,

是要一统六国,

缔造万世基业。

青史留名,

才是毕生所求。

若不前去追寻,他心中难免遗憾。

究竟该如何抉择?

他微眯双眼,凝视着盖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