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讯后无不悚然。
这三位屹立九洲之巅的绝世强者。
竟是同门师兄弟?
那么他们背后的宗门,或者说授业恩师究竟是谁?
能培养出如此多的绝顶高手。
其师尊该是何等通天彻地之人?
各大势力获悉此事后,皆惊骇万分。
大唐王朝原本在九洲大陆就拥有雄厚的根基。
如今政权更迭,武则天取而代之。
这必然引发九洲格局的动荡。
当年九洲初定之时。
诸国并立其间。
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彼时各方势力尚在伯仲之间。
而今大唐易主。
意味着新的王朝即将崛起。
此刻大唐境内民心浮动。
军队士气更是溃散不堪。
这正是列强开疆拓土的天赐良机!
须知九洲向来是强者为尊。
各方枭雄岂会错失如此良机?
此刻元大都内。
昔日小龙女一剑荡平半座皇城。
却未能取忽必烈性命。
此讯传至御前。
对风雨飘摇的蒙元而言实属转机。
如今蒙元天人尽殁,国势衰微。
此刻的大唐在忽必烈眼中。
俨然成了唾手可得的肥美羔羊。
若能分得寸土尺地。
蒙元国祚或可延续。
众卿以为如何?
忽必烈急召文武共商大计。
自那场变故后。
这位大汗确实收敛许多。
蒙元在九洲行事也愈发谨慎。
近来九洲关于蒙元的消息。
确实日渐稀少。
殿中群臣噤若寒蝉。
自耶律齐殒命后。
大汗性情愈发阴晴不定。
纵有良策。
此刻谁敢妄言?
说——!
忽必烈眸中寒光乍现。
忽必烈厉声喝道。
眼前景象令他心中涌起一阵苍凉。
自天人陨落,耶律齐战死,蒙元朝廷竟再无可用之才。
他暗自神伤,偌大王朝或许真要断送在自己手中。
即便如此,蒙元仍须屹立于九洲大地。
重振帝国昔日雄风的信念,忽必烈从未动摇。
陛下,杨右、武曌与虚竹系出同门。如今大唐虽经剧变,但有这三位坐镇,九洲谁敢轻举妄动?
殿中一位大臣颤声进言。
此言引得众臣纷纷颔首。
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自那夜大唐改天换地,三人同门的消息传开,整个九洲都为之震动。
当世顶尖强者齐聚,纵使大唐内部不稳,又有何人敢生异心?
岂不是自寻死路?
听罢,忽必烈目光愈发黯淡。
蒙元天人尽殁,国势衰微,连周边小国都频频施压。
此刻竟还妄想染指大唐疆土,思之确实可笑。
忽必烈摇头叹息,拂袖离去。
......
不仅蒙元,九洲各处——大宋、大明、大秦等王朝,大理、五岳、黑木崖诸方势力,皆已听闻大唐一夜变天的消息。
众人皆感震惊。
须知,一整个皇朝,即便放眼九洲也是庞然大物。
谁能在一夜之间改天换地?
尤其当他们得知杨右、武曌与虚竹师出同门后,更是掀起轩然 ** 。
从三人展现的实力来看,皆已达天人境,甚至逼近陆地神仙。
更关键的是,这几人年纪尚轻!
能培养出这等高手的师门,莫非是九洲某位隐世高人?
当然,这只是各方势力的猜测。
无人掌握确切消息加以证实。
大唐境内。
李二驾崩后,武曌顺理成章接管皇宫。
清除部分顽固势力后,加之近日班师回朝的将领,皇城局势渐趋平稳。
然而,皇城的平静不代表一切。
这几日,大唐多地涌现数支 ** 军。
参与者皆为大唐百姓。
民众揭竿而起,足见民间仍有不服之声。
武曌心知肚明。
单凭武力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即便以武力 ** ,终将为日后动荡埋下祸根。
她绝不能如此行事。
师妹,可有对策?
皇宫内,杨右出声询问。
他再清楚不过——
欲得天下,先得民心。
失却人心,纵得天下亦如空壳,毫无意义。
武曌沉思片刻,仍难以下定决心。
派兵 ** ?
固然可行,但能压制一时,岂能压制一世?
她要的绝非暴虐之国。
她渴望建立一个强盛辉煌的帝国。
一个能够流芳百世的王朝。
然而眼前这个难题却让她感到困扰。
要不...去请教师尊?
见武曌迟迟不语。
杨右再次提议道。
虽然他是前朝皇室后裔。
但大隋 ** 得太快。
这些治国权谋之术他确实所知有限。
也好。
武曌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他们心中,林飞如同神明般的存在。
治理天下这等大事。
想必他定有良策。
下定决心后,武曌又交代了些事务。
便径直前往九洲道场。
至于大唐那些叛军,自会有人先行牵制。
当然也不会贸然动手。
武曌离开大唐,前往九洲道场。
杨右则留在朝中,筹备女皇登基大典。
春风拂柳,花香醉人。
正值南国春光明媚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