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2)

杨右摇头叹息。

既然武曌已有决断,他也不再多言。

此刻若擅闯皇城行刺,恐怕会打乱武曌的布局。

在杨右眼中,武曌向来谋定而后动。

她既敢如此行事,必有周全谋划。

若贸然出手,恐会坏了大事。

杨右不再多想。

夜色渐深,他倒头便睡。

如今他只须做好分内之事,其余交给武曌处置便是。

......

少林寺。

朱红高墙外,枫树林立。

秋风瑟瑟,落叶纷飞。

一名年轻僧人手持扫帚,在漫天飞舞的黄叶间缓缓清扫。

这景象如诗如画,宁静悠远。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静谧。

骏马嘶鸣,尘土飞扬。

“小和尚,叫你们住持出来!”

马背上跃下一名魁梧男子,身形高大,眉宇间透着凌厉的杀气,腰间长刀寒光凛冽,显然久经沙场。

虚竹抬眸瞥了一眼,未作理会,继续低头扫着落叶。

男子眉头一皱,手已按上刀柄。

“不得无礼。”

长孙无忌翻身下马,出声喝止。

此事由他负责,他深知眼下局势微妙,不宜节外生枝。

“这位师父,在下有要事与贵寺住持商议,劳烦通传。”

他上前一步,语气平和。

虚竹淡淡扫了他一眼。

“等着。”

说罢,丢下扫帚,转身离去。

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循规蹈矩的小僧。

自九洲道场修行归来,他行事愈发随心,若换作往日,那莽撞的武夫怕是已命丧黄泉。

长孙无忌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脸色瞬间阴郁下来,虚竹如此放肆无状,实在令他难以容忍。

身为大唐首辅,即便在这中原腹地,多少权贵重臣见了他都要躬身行礼。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和尚,竟敢这般狂妄?

但转念想到此行少林另有要事相商,终究不便发作。若在此刻逞强斗狠,回朝后难免招致天子责难。

不多时,只见一位白须老僧披着袈裟缓步而出。

方丈大师,敢问虚竹禅师可在寺中?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施礼。

虚竹?老僧抚须轻笑,可不就是这位。

顺着方丈所指方向望去,长孙无忌猛然怔住——那分明是方才被他轻视的扫地僧人。谁能想到名震江湖的虚竹,竟是这般其貌不扬。

一念及此,后背顿时沁出冷汗。若方才当真失态,恐怕整个使团都要葬送在此。

不知贵客寻虚竹所为何事?方丈温声询问。

老和尚目光如炬,早看出这群人衣着华贵来历不凡。若能借此机缘结下善缘,对振兴日渐式微的佛门必有裨益。自珷珰山一役后,少林声望大损,连枯尘长老这等高僧都命丧真武殿前,更遑论达摩转世之身亦陨落其间。如今寺中僧众离散,香火凋零,千年古刹竟落得门可罗雀的境地。

九洲武林中,少林一脉随时可能湮灭无闻。

若能与此等势力结交,对佛门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大师,吾乃大唐首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将目光从虚竹身上移开,转向少林住持。

身为朝廷重臣,他对武林局势了然于胸。眼下少林正值用人之际,急需强大助力来传播佛法。而雄踞九洲的大唐王朝,正是最佳选择。

少林住持眼中闪过精光。

不知施主此来所为何事?

长孙无忌含笑答道:奉天子之命,特来恭请虚竹圣僧赴长安弘扬佛法。

他并未言明真实意图是防范杨右行刺,深知直言相告恐遭回绝。这番说辞既契合少林现状,又正中住持下怀。

大唐疆域辽阔,子民千万。若能在如此强国广传佛法,必将迎来佛门盛世。这正是少林梦寐以求的机缘。

天子心向佛法,必得我佛庇佑。

住持心中暗喜,却仍保持着出家人应有的淡泊之态。

此刻,不宜表现得太过刻意。

虚竹,随这位施主走一趟吧。

住持转身对虚竹吩咐道。

虚竹点头应下。

自离开九洲道场后,他对天下事已略知一二。

然而虚竹本就无欲无求。

于是回到了自幼生长的少林寺。

听住持此言,他明白对方心意——

弘扬佛法。

自珷珰一役后,佛门日渐式微。

此事他知晓,却不在意。

何况当年珷珰山上那位还是他师弟。

江湖中人为了屠龙刀与谢逊下落威逼珷珰,本就是他们理亏。

落得这般下场,咎由自取。

此刻虚竹应允,并非真为弘扬佛法。

只为报答老住持的养育之恩。

既然住持有此心愿,他顺水推舟便是。

尽心即可,成败在天。

多谢大师成全!

长孙无忌喜出望外,连忙道谢。

未料此行竟如此顺利。

虚竹乃天人境强者,在少林亦是神僧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