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这般轻易请动,实属意外之喜。

回朝后不但能了结杨右案,或许还能得到陛下嘉奖!

施主客气,弘扬佛法本是我少林分内之事。

老住持合十诵佛。

他年事已高,对九洲江湖之事知之甚少。

他全然不知,自己当年收留的那个孤苦孩童,如今已在武林中声名显赫。

“虚竹大师,请速随我启程!”

长孙无忌不敢耽搁,杨右随时可能对李二不利,晚一刻,大唐便多一分危机。

虚竹颔首:“好。”

见他应允,长孙无忌翻身上马,领着虚竹疾驰向大唐。

——————————

此行乃八百里加急。

所乘皆是大唐顶尖骏马,不多时便抵达长安。

虚竹修为精深,无需坐骑,亦能紧随其后。

此刻,长安皇城。

金碧辉煌的殿宇连绵起伏,气势恢宏,令人望而生畏。

太极殿内,众人肃立。

李二、长孙无忌及一众朝臣皆在,虚竹亦立于殿中。

“虚竹大师莅临,实乃大唐之幸。”

李二望向阶下僧人,心中欣慰。

虚竹之名,他早有耳闻,江湖中亦流传其不凡事迹。

在他看来,虚竹修为已达天人九重,甚至逼近陆地神仙之境。

有此人在宫中,即便杨右来袭,他也无所畏惧。

“陛下过誉,贫僧此行只为弘扬佛法。”

虚竹含笑回应。

自入皇城,众臣神色激动,他早已察觉端倪。

这是一个强大的皇朝,在九洲大地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此强盛的王朝,怎会无缘无故对江湖人士这般礼遇?

其中必有缘由。

不久前,杨右在大唐境内闹出的 ** ,虚竹也有所耳闻。

他猜测,李二此次召见,多半与此事相关。

杨右是何人?

那可是他的同门师兄,岂能为讨好大唐而对付自己人?

这绝无可能!

想到这里,虚竹连忙表明来意。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听闻此言,李二疑惑地望向长孙无忌。

他敏锐地察觉到虚竹话中深意。

怎么回事?朕明明让你请虚竹来助阵,怎么变成弘扬佛法了?

面对皇帝质询的目光,长孙无忌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陛下,虚竹大师愿来大唐弘扬佛法,实乃国之大幸。臣建议即刻设坛讲经!

李二面色阴沉。

但考虑到自身安危还需仰仗对方,终究没有当场发作。

准奏。

随着太监尖声宣布退朝,长孙无忌被传唤至御书房。

爱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李二面沉如水。

堂堂九五之尊,坐拥万里江山。

何须借助这些方外之人?

在他眼中,那些光头和尚不过是些装神弄鬼之徒。

允许他们在皇城传教,简直有损大唐威仪!

“陛下,少林虽已式微,但虚竹这等高僧定然不愿屈尊驾临大唐。不如以弘扬佛法为由,既可与少林结下善缘,又能向天下宣告——虚竹正在我大唐皇城传扬佛道。届时杨右闻讯,岂敢再犯皇城?”

长孙无忌躬身进言,声音微微发颤。

这计策是他苦思多时所得。毕竟虚竹这般超脱世外的高僧,寻常世俗之事绝难请动。

李二闻言眉头一蹙。

身为 ** ,他立刻洞悉其中关窍:“难怪你催促虚竹今日开坛!原是借他威名震慑杨右!”说罢眼中精光乍现,语调陡然昂扬。

若虚竹坐镇皇城的消息传遍九洲,莫说杨右,天下群雄皆要对大唐另眼相待。那虚竹如今正是武林中风头最盛的几人之一,当世谁敢触其锋芒?纵使杨右亲至,也未必敢冒险行事。

更何况——即便杨右真来寻仇,又有何惧?

虚竹绝非易与之辈。倘若二人交锋,反倒可能成为大唐契机。若虚竹胜出,便证明大唐亦有傲视九洲的绝顶高手。届时各方势力,谁敢不给三分薄面?

自大唐数位天人境高手折在杨右手中后,国力确有衰减。但虚竹现身的消息一旦传开,非但能挽回颓势,更可令声威远胜从前!

“正是!只要虚竹驻留皇城一日,逆贼杨右便一日不敢越雷池半步!”长孙无忌抚掌而笑。此番谋划,当属他首功。

“做得很好,但虚竹终有一日会离开大唐,届时该如何应对?”

李二眉头紧锁,似有所思。

弘扬佛法自有其限度。

虚竹这等僧人,向来随心而行,来去无踪,大唐未必留得住他。

若他执意离去,杨右卷土重来又当如何?

此事不得不虑。

以杨右的境界,寿数远超常人。

若他真有耐心等待……

思及此,李二仍觉不安。

“陛下无需多虑。”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从容答道。

“哦?爱卿有何良策?”

见长孙无忌胸有成竹,李二不禁追问。

“虚竹虽是少林僧人,号称六根清净,实则未历红尘。这般人物初入庙堂,岂能抗拒权势之诱?”

长孙无忌笑意更深。

言下之意,便是以权位为饵,令虚竹沉溺其中,再难割舍。

他笃信,纵是佛门中人,未曾尝过权柄滋味者,一旦领略其中快意,必难抽身。

天下之人,谁能抗拒此等 ** ?江湖中亦不乏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