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唯一的对手(2 / 2)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沈砚清站起身,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温窈脸上,与她坚定却微带苍白的目光相遇。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冰冷:

“从温窈接手项目第一天起,她的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我的同意,代表我的意志。项目遇到挑战,是商业常态,责任在我,不在她。”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锐利:“至于‘外行’?在座各位,有谁能在三个月内,厘清沈氏七成核心技术家底,并精准指出三个最致命的潜在风险?有谁能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搭建起一支让‘寰宇’都感到威胁的研发团队?”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是共同应对挑战的时候。温总监的应对方案,我看过,细节有待完善,但方向是正确的。接下来,集团所有资源,必须无条件向项目倾斜。”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刚才发难的董事脸上,一字一顿:“谁再有异议,现在就可以退出董事会。”

一番话,斩钉截铁,将温窈彻底护在了身后,也将整个集团的命运,与她捆绑得更深。没有人再敢出声。温窈看着他,胸腔里那股因压力而生的寒意,渐渐被一种更汹涌的、复杂的热流所取代。他不仅在维护她,更是在所有人面前,承认了她的能力和地位。

会议结束后,众人散去。沈砚清走到温窈面前,看着她:“压力很大?”

温窈深吸一口气,迎上他的目光,眼中重新燃起战斗的火焰:“还好。‘寰宇’的专利有漏洞,他们的催化剂稳定性不足。我们有机会。”

“需要我做什么?”他问。

“帮我约见中科院材料所的陈院士,他的团队可能有我们需要的底层理论支持。另外,”她微微抿唇,“可能需要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海外信息渠道,查清‘寰宇’专利的原始数据来源。”

“没问题。”沈砚清毫不犹豫地应下,“我来安排。”

并肩作战的感觉,比任何温言软语都更能拉近距离。接下来的几周,两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个在台前整合技术、稳定军心,一个在幕后调动人脉、扫清障碍。小院的书房常常亮灯至深夜,两人对着数据模型和谈判策略反复推演,争论、妥协、再达成一致。有时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因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相视而笑。在那段高度紧张的日子里,过往的恩怨似乎被暂时搁置,一种基于绝对信任和共同目标的奇特默契,在一次次并肩中淬炼得愈发坚固。

最终,温窈团队在沈砚清全力支持下,成功找到了技术突破口,不仅绕开了“寰宇”的专利壁垒,还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替代方案。消息公布当天,沈氏股价强势反弹,之前所有的质疑烟消云散。

庆功宴后,两人回到小院。夜风微凉,桂花树上已结满米粒大小的花苞,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甜香。他们并肩站在廊下,都没有说话,享受着久违的宁静。

“谢谢。”温窈忽然开口,声音很轻。

沈砚清侧头看她:“谢什么?”

“谢谢你信我。”她看着前方的夜色,顿了顿,又补充道,“在所有时候。”

沈砚清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这一次,她没有挣脱,反而缓缓地,将手指嵌入他的指缝,收紧。

“温窈,”他低声唤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们之间,或许永远无法像寻常夫妻那样简单。有太多过去,太多伤痕。但我希望,在未来,我能成为你唯一的对手,也是……唯一的盟友。”

唯一的对手,唯一的盟友。这意味着在商业的疆场上,他们可以针锋相对,毫不留情;但在人生的战场上,他们将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温窈沉默良久,抬起头,望向夜空中稀疏的星子,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

“好。”她轻声应道。

一个字,轻飘飘的,却像一块巨石,终于落定了他们之间那盘下了十六年、沾满血与泪的残局。未来依旧漫长,挑战不会停止,但至少在此刻,他们找到了与彼此、也与过去和解的方式——不是遗忘,而是超越。以对手的姿态,成就盟友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