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迎新晚会(2 / 2)

“行吧行吧,那我就压轴。”陈诚无奈应下。

回到教室,里面没几个人——都是没出去跑资源的:朱亚文、罗晋,女生里的周洋、李丹妮、王佳,还有刘亦菲,外加几个准备考编、不打算混娱乐圈的同学,正凑在一块儿看书或闲聊。一看见陈诚进来,众人立马起哄:“哟,稀客啊!”

“什么稀客,不就去上海参加个首映礼嘛。”陈诚故作淡定。

“参加个首映礼?你小子在上海待了一整周吧!”朱亚文笑着拆台。

“没办法,在上海有点事要处理。”

“我们看啊,不是有事,是跟亦菲玩得忘了回学校了吧?”罗晋接了话茬,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行了行了,别闹了,该看书的看书,该聊的聊,别耽误正事。”陈诚赶紧打圆场。

就这么在学校安安分分待了两天,转眼就到了迎新晚会的日子。整个北电校园都热闹起来,到处张灯结彩,格外隆重。

来的不光是新生,还有校外不少经纪公司的人——特意过来挑苗子,想趁早发掘有潜力的新人;连些娱乐记者都想混进来,拍点照片就能卖钱;更有不少北电毕业的学长学姐赶回来捧场。

保安把校门守得严严实实,不是受邀的嘉宾根本不让进,只留了校门口一块地方让记者拍照。一辆接一辆的车开进学校,下来的全是演艺圈里从北电走出去的前辈,大多是回来撑场子的——毕竟都是演员,没那么多时间排练小品,过来看看节目、站站场就够了。

晚上七点半,晚会准时开场。大礼堂里早就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校长上台讲话,倒也识趣,把时长控制得死死的,十来分钟就收了尾——这种迎新晚会,讲得太多只会招人嫌,点到为止叮嘱几句新人珍惜机会、踏实学艺,便匆匆下台。

北电学生排的节目确实有料,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拿出的作品几乎能直接上电视节目。毕竟是科班出身,演个小品、排个小剧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洒洒水”。

节目一个接一个过,台下的热度也慢慢涨起来。众人最期待的,还是陈诚的歌唱节目——早就有消息传,他要唱一首原创歌,还是整晚的重头戏。

不少人都特意留到最后,连来捧场的前辈演员都坐得笔直,想看看这后辈到底有多大能耐:就十来天时间,能折腾出什么好节目?

终于轮到陈诚上场。他走上舞台,拿起话筒,声音清亮:“大家晚上好,我是陈诚。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原创歌曲《如愿》,献给所有革命先烈。”

话音落,伴奏缓缓响起。舞台背后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剪辑好的片段: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身影,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硝烟,烈士骨灰归国时的肃穆,都是从老电影、新闻片段里剪出来的,没必要为一首歌专门拍短片,却足够戳人。

歌声一响起,整个大礼堂瞬间安静下来。陈诚的嗓音带着几分厚重,又藏着温柔,把歌词里“如今山河无恙,这一切如你所愿”的深意,唱得淋漓尽致。全场人都被带入那种情绪里,一边是对先辈的怀念,一边是对当下安宁的珍视,鼻尖都忍不住发酸。

一曲唱完,台下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在场的老师、同学,还有前辈演员,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这小子真是个天才!十来天时间,竟能拿出这么有分量的节目——这歌要是往外一放,今年春晚绝对有他一席之地,没他才说不过去。

要知道,他前两张专辑已经让他从新人冲到了天王级别,如今再加上《如愿》这首神作,春晚要是不请他,反倒成了春晚的损失。

陈诚的节目一过,晚会直接推向最高潮。台下的经纪公司代表们再也坐不住,纷纷起身往后台挤,想趁着热度找到看中的新人,先签个意向约,或者混个脸熟占个优先权——毕竟北电的艺校生有基础、有人脉,总比野路子出身的新人好培养得多。

唯独陈诚,刚走到礼堂门口就跟同学们汇合了——压根没经纪公司凑上来,谁都知道他自己就是开电影公司的大老板,却没碰艺人经纪,算是给其他娱乐公司留了条活路;真要是他什么都抢着做,没几家能跟他抗衡。

他心里暗笑:要是这些公司知道,我原本是想和班上同学一起开经纪公司,专门给他们铺条在圈里立足的路,最后是同学们不同意才作罢,不知道得怎么感慨。

跟同学们聚齐后,一群人说说笑笑往学校小后门走,直奔那边的夜宵摊——叽叽喳喳的脚步声落在校园小路上,留在学校里的,大多是像他们这样已经小有名气、却还没彻底脱离校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