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出来,陈诚连回酒店放行李的时间都省了,直接带着刘亦菲直奔东三环的东方梦工厂。写字楼的电梯里还贴着卷边的“每日消毒”纸条,走廊里飘散着淡淡的消毒液气味,带着非典过后尚未散尽的谨慎。戴着口罩的员工们见到他,纷纷停下脚步点头致意,脚步却依旧匆忙,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年轻老板一回来,新一轮的连轴转就开始了。
陈国富早已在办公室等候,手里捏着一部翻盖的摩托罗拉V3,屏幕还亮着,显然是刚挂完电话。见陈诚推门进来,他立刻起身,把一杯刚沏好的明前龙井递过去,杯壁还冒着热气:“阿诚,一路辛苦。梅姑那边都安排妥当了?山里信号差,我连着两天打你电话都不通,正担心着呢。”
温热的茶杯透过指尖传来暖意,陈诚连饮半杯,清冽的茶香稍稍冲淡了连日奔波的疲惫,可眼底的血丝却愈发明显——从湘西村寨颠簸到张家界机场,再飞抵北京,近二十个小时没合眼,就连闭眼的间隙,脑子里都在过《超体》的分镜脚本。
“都妥了,秦老先生说先以固本培元为主,每月让护工到县城通一次电话报平安。”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可眼神很快又变得锐利,“陈总,公司这边进度怎么样?《真爱至上》后期做完了吗?魅影基地的筹备没出岔子吧?”
“都按你的计划推进,一步没差。”陈国富笑着翻开桌上的文件夹,脸上满是欣慰,“《真爱至上》后期上周就收尾了,我和张权、李导在机房连看了三遍,个个都竖大拇指——尤其是刘亦菲演的那个高中生,眼神里的纯劲儿,比现在那些靠滤镜的偶像剧演员强太多了,一看就下过苦功琢磨。”他抽出一张打印好的排片表,推到陈诚面前,“档期定了,圣诞档开画,元旦档加映。宣传物料已经发出去了,《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的文娱版明天就上头条,CCTV-6从明晚开始,黄金时段循环放预告片。”
陈诚的指尖轻轻敲着排片表上的日期,指腹摩挲着纸面的纹路——《真爱至上》是他敲开青春爱情片市场的敲门砖,更要借着这部片子,把刘亦菲的“清纯玉女”形象牢牢钉在观众心里。2003年的影视宣传,还没有微博、短视频这些捷径,全靠报纸、电视台和影院海报实打实铺路,每一个渠道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宣传得再接地气些。”他抬眼,目光落在陈国富身上,语气斩钉截铁,“别光放定妆照,让宣传组把拍摄花絮剪几条出来:比如昌平中学拍雨戏那天,演员冻得搓手哈气还在对台词;再比如刘亦菲为了演好淋雨那场戏,反复琢磨表情到后半夜,被摄影师抓拍下来的样子——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明天一早就把花絮送到北京交通广播的《一路畅通》,上下班高峰听的人多,容易拉近距离。”
“明白,我这就叫小李去对接电台,保证赶在明早直播前送过去。”陈国富连忙应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心里暗自佩服——陈诚总能抓住2003年市场的痛点,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不像有些导演,只埋头拍片子,忘了“酒香也怕巷子深”。
“魅影数字基地那边呢?”陈诚话锋一转,望向窗外——东三环的车水马龙在眼前铺开,2003年的国贸三期还在打地基,央视新大楼更是连影子都没有,路边的出租车多是捷达和富康,鸣笛声此起彼伏,透着非典过后城市急于恢复活力的喧嚣。
一提到基地,陈国富的语气里就多了几分赞赏:“你老表贺云宇是真能干,把部委里那股认死理的劲儿全带过来了。”他翻开一本厚厚的工程报告,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红色批注,“第二期工程比计划提前了半个月完工,十二层的技术楼已经封顶了,里面的实验室、后期机房全按你的标准来——地面做了三层防静电处理,墙面铺了隔音棉,连空调出风口都做了降噪设计,就怕吵着技术员干活。”
他顿了顿,从报告里抽出一张手写的设备清单,递了过去:“特别是从美国引进的那套特效渲染设备,还有三台索尼HDW-F900摄像机,昨天刚加急清关运到怀柔。贺云宇亲自去接的货,连夜带着人调试,据说灯控台的英文说明书太专业,几个技术员对着字典啃了半宿,才摸透一半功能,急得直挠头。”
陈诚接过清单,指尖扫过那些熟悉的设备型号,微微颔首。2003年的中国影视圈,数字特效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大部分电影要么找香港团队代工,要么干脆放弃特效镜头——国外的技术壁垒高得很,设备软件全靠进口,连维修都得请外国专家,又费钱又受制于人。魅影数字基地落在怀柔,就是要打破这个困局:不仅要给自己的电影做特效,更要攒起中国影视工业化的第一块基石。
“让贺云宇把设备说明书给我,晚上我看看。之前在美国接触过类似的型号,应该能帮上忙。”他沉吟片刻,又问,“咱们自主研发的那套特效软件,在《真爱至上》里试用得怎么样?”
“反馈好得超出预期!”陈国富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就比如女主角仰望星空,星星从稀疏到连成银河的镜头,用咱们自己的软件做,比找香港团队省时一半,成本直接降了四成。就是程序员不够用,贺云宇从清华、北航招了几个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天天泡在机房里连轴转,眼睛都熬红了,说非要赶在《超体》开机前,把软件再优化一遍。”
“国际上的名气还没打开,全看《超体》的表现了。”陈国富往前凑了凑,语气里满是期待,“只要《超体》的特效能出圈,咱们根本不用出去找客户——到时候国内外的剧组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省多少力气。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把《超体》拍好,在世界影坛上站稳脚跟。”
“贺云宇办事,我放心。”陈诚把清单放回桌上,语气里带着信任,“他在部委研究所待了十年,做事认真到近乎固执,正是咱们基地需要的性子。让他放手去干,资金不够就跟我说,多少都给;技术上有瓶颈,我托人从硅谷找专家远程指导——虽说有时差、麻烦点,但总比处处受制于人强。”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起身时带起一阵风,桌上的文件页脚轻轻翻动:“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我刚下飞机,连口气都没喘就过来了,得回去歇几个小时。明天一早就去魅影基地,那边的事我亲自盯着。公司这边,就辛苦你多照看了。”
陈国富连忙起身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疲惫却依旧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后生仔,身上的劲儿,倒真像年轻时闯香港的那些电影人,拼得狠,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