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老同学聚会(1 / 2)

在乡下那座沉淀了岁月与家族记忆的老宅里住了一夜,听着夜里风吹过枇杷树叶的沙沙声,呼吸着清冽而纯粹的空气,陈诚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踏实。第二天清晨,兄弟俩陪着爷爷奶奶吃了顿简单的农家早饭——新熬的米粥,自家腌的咸菜,还有奶奶特意给他们煎的荷包蛋。

饭后,陈诚看着精神矍铄的爷爷和忙里忙外不停歇的奶奶,试探着问道:“爷爷,奶奶,要不跟我们一起回市里住几天?家里也暖和,方便。”

爷爷陈百顺坐在他那把磨得发亮的旧藤椅上,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不去不去,市里闹哄哄的,关在楼房里跟坐牢似的,哪有我这里自在?空气好,院子大,我想溜达就溜达,想晒太阳就晒太阳。”

奶奶冯冬梅也笑着帮腔:“就是,我们在这挺好,你们有空常回来看看就行。你爸那边工作忙,你们回去多陪陪他。”

知道老两口主意已定,陈诚和陈赟也不再勉强。兄弟俩把屋里屋外又收拾了一遍,水缸挑满,柴火码齐,这才在爷爷奶奶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骑着那辆借来的摩托车,突突地离开了宁静的乡村,返回喧嚣的市区。

回到市里,熟悉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陈诚并没有立刻宅在家里,他拿出手机,联系了几个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这些朋友大多已经参加工作,或者在本地读大学,听闻陈诚这个“国际巨星”回来了,都兴奋得不行。

晚上,一群人在一家常去的本地菜馆碰头。见到陈诚,大家先是起哄让他这个“大明星”请客,随后便是一如既往的插科打诨,并没有因为陈诚身份的变化而产生隔阂。饭桌上,啤酒杯撞得哐哐响,回忆着小时候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的糗事,笑声几乎能掀翻屋顶。

饭后,有人提议去唱K。这年头,量贩式KTV刚刚兴起,成了年轻人最时髦的聚会方式。他们找了个包间,鬼哭狼嚎地唱了起来。朋友们自然不肯放过陈诚,非要他这位正牌歌手来一首。陈诚推脱不过,笑着点了一首当下流行的、不那么“超时代”的歌曲,稍微收敛着唱了,即便如此,那专业的音准和气息控制,也瞬间秒杀全场,引来阵阵怪叫和掌声。

“我靠!诚子,你这水平,不去当歌星真是浪费了!”一个哥们儿搂着他的脖子嚷嚷。

“人家现在就是歌星!国际的!”另一个纠正道。

气氛热烈而纯粹。陈诚很享受这种感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他可以暂时卸下所有光环和谋划,做回那个普通的青年。他们玩闹,但都有分寸,知道陈诚现在的身份敏感,绝不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场所,只是单纯地聚会,重温友情。

接下来的日子,陈诚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他大多时间都待在家里,成了母亲贺兰英的“小跟班”。

贺兰英经营的超市正处于扩张后的关键时期,事务繁杂。陈诚便时常跟着母亲去店里。他不像普通顾客那样闲逛,而是带着一种审视和思考的目光。他会留意货架的摆放是否合理,动线设计是否顺畅,观察不同时间段的人流变化,甚至会和收银员、理货员聊上几句,了解一线的运营情况和顾客反馈。

“妈,你看这个区域的灯光是不是有点暗?会影响顾客挑选商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