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 第56章 同学们,彻底服气

第56章 同学们,彻底服气(1 / 2)

王劲松老师对陈诚高规格的夸奖,仿佛一道惊雷,在表演系大一班的教室里久久回荡,也彻底奠定了陈诚在这群心高气傲的未来之星中,那近乎“学神”般的地位。

下课铃声响起,王劲松抱着设备刚离开教室,陈诚立刻就被一群热情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刚才在课堂上,他们被陈诚那番鞭辟入里、视角新颖的分析深深折服,此刻都迫不及待地想从他这里汲取更多“养分”。

“班长!班长!你再给我们细说说呗!”朱亚文仗着室友的身份,挤在最前面,搂着陈诚的肩膀,“你刚才说的那个‘代入感’、‘情感锚点’太神了!我们学表演的,到底该怎么往这个方向使劲啊?”

“对啊陈诚,”周扬也一脸求知若渴,“你说《英雄》里人物有点‘符号化’,那我们平时塑造角色,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是该用那种完全投入的‘体验派’方法,还是更注重外部技巧的‘表现派’?或者还有别的门道?”

李丹妮也挤过来,眼神发亮:“还有还有,你提到‘强化个人欲望与理念的挣扎’,这在排练时具体该怎么操作?有没有什么实用的练习方法?”

同学们七嘴八舌,问题一个接一个,仿佛陈诚不是他们的同学,而是一位来校讲座的表演大师。就连一些平时和他交流不多的同学,此刻也围在旁边,认真地听着。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和信任,陈诚没有藏私,他也乐于与这些未来的同行交流,共同进步。他站在人群中央,思路清晰,结合自己前世的理论积累和今生的实践思考,耐心地解答起来:

“大家别急,一个个来。关于表演方法,我认为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派别’。”陈诚首先定下基调,“斯坦尼的‘体验’要求我们真听真看真感受,从内心出发,这绝对是根基,能保证表演的真实和感染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外部技巧和设计,尤其是面对一些距离我们生活较远的角色,或者需要强烈形式感的戏时,适当的设计和‘表现’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捕捉到角色的神韵。”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要演《情满四合院》里的‘傻柱’,我们当然要去体验他那种北京爷们儿的混不吝和心底的善良,但也要设计他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气、甚至剔牙的小动作,这些外部特征能瞬间把人物立起来。关键是,外部的设计要服务于内心的体验,最终达到内外统一,形神兼备。”

“至于避免‘符号化’,”陈诚继续深入,“核心在于寻找人物的‘私欲’和‘瑕疵’。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普通人的一面,有他的小算盘、他的恐惧、他的弱点。我们在塑造角色时,不能只想着演他的‘英雄’时刻,更要琢磨他在无人处的犹豫、他的自私念头、他面对诱惑时的动摇。把这些‘人’的东西找到了、演透了,角色就活了,就不再是扁平的符号了。”

“关于‘欲望与挣扎’的练习,”陈诚看向提问的李丹妮,“我们可以多做一种叫‘动机层次挖掘’的练习。比如,剧本规定情境是‘角色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我们不要只停留在表层动机,要一层层往下挖:他表面想要A,深层可能是为了B,而最底层,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是为了满足C(比如安全感、被认可、爱)。把这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动机层次理清了,表演时的挣扎感和选择时的痛苦,自然就出来了。”

他侃侃而谈,将后世一些成熟的表演训练方法和理论概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听得同学们时而恍然大悟,时而低头沉思,只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表演艺术更广阔的天地。

“班长,你懂得也太多了吧!”一个女生忍不住惊叹。

“老陈,以后你得常给我们开小灶!”罗晋起哄道,引来一片附和。

陈诚笑着摆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大家平时多观察生活,多拉片分析好演员的表演,慢慢积累,肯定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子。”

他顿了一下,想起了自己的项目,适时地给大家画了个“饼”:“对了,咱们自己的那个《情满四合院》,刘家成导演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里面街坊邻居、大小配角龙套可不少。到时候剧组成立了,需要人的时候,只要角色合适,我肯定优先跟导演和制片推荐咱们自己同学,让大家都有机会进去实践实践,把咱们今天讨论的这些理论,用到真正的拍摄现场去!”

这话一出,同学们更是欢声雷动,气氛热烈到了顶点。这比任何空头支票都实在,是真真切切的机会!

就这样,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讨论和对未来的憧憬中,一行人簇拥着陈诚,直到宿舍楼下才渐渐散去。

这般在学术上被追捧、并悄然为自己项目铺路的日子没过几天,一个意料之外的邀约,通过王红卫老师,递到了陈诚面前。

这天,王红卫一个电话把陈诚叫到了导演系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种颇为玩味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