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威的遗体已被送往法医中心进行详细检验。
刘法医手持放大镜,专注检查死者伤情,力求准确判断死因与大致遇害时间。
与此同时,祁同伟、侯亮平与梁璐赶往小区监控室,希望从中捕捉一丝破案契机。
监控室内人影交错,保安与警员来回穿梭,气氛紧张而杂乱。
物业经理眉头紧锁,心里清楚,一旦传出命案消息,日后住户续费怕是阻力重重。
保安慌忙调取录像,画面中显示,王哲于中午十二点半左右从容走出小区大门,神情如常,毫无异常举动。
时间飞速推进,直到下午两点前后,才再度出现人影——正是赵梅,阿威的邻居,也是第一报案人。
侯亮平眼神锐利,察觉赵梅进出时间与她报警陈述存在出入,顿生疑虑。
梁璐低声分析:“若她是真凶,作案节奏似乎太过紧凑,难有充足时间完成杀人、清理、再报警。”
祁同伟点头附和,认为赵梅的嫌疑暂可排除。
但侯亮平沉声道:“王哲自称一点半已离开,可他说的话未必全然可信,仍需深挖。”
祁同伟思忖片刻,提议:“我再去一趟现场,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细节。”侯亮平同意,并安排梁璐随行,以防意外。
重回案发房间,血腥气息犹存。
祁同伟与梁璐屏息细查,每一寸地板、每一道划痕都不放过。
屋内家具翻倒,茶几碎裂,显然曾爆发过激烈搏斗。
祁同伟目光扫过地面,试图拼凑当时的挣扎轨迹。
忽听梁璐轻声道:“这儿的血迹形状很特别,像是有人摔倒时头部撞击所致。”
祁同伟俯身查看,果然见一处血渍呈扇形扩散,边缘拖曳明显,极可能是人体失衡倒地时形成。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浮现一个念头:这场凶杀,远比表面看上去更加复杂。
两人继续在案发现场周围细致搜查,陆续发现了几处若隐若现的血痕,这些痕迹虽微弱,却一致指向同一个方向。
祁同伟心头一紧,顺着血迹一路前行,最终停在一扇紧闭的木门前。
他轻轻推开门扉,屋内的景象令人震惊。
房间内凌乱不堪,家具倾倒、物品散落,墙壁上还残留着挣扎时留下的划痕,显然这里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对抗。
祁同伟与梁璐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这正是命案最初发生的地方。
他们立即展开全面勘查,在现场提取了多处关键物证,并结合监控画面与尸检结果,逐步还原出事件的经过。
原来,王哲在离开小区后不久便折返,悄然潜入阿威家中意图行凶。
尽管阿威拼死抵抗,终究寡不敌众,最终惨遭杀害。
作案得手后,王哲仓皇逃离现场,却因慌乱之中疏忽大意,留下了诸多蛛丝马迹。
祁同伟和梁璐将所有线索逐一串联、反复比对,最终锁定王哲为本案的真凶。
警方迅速出击,将其缉拿归案。
面对确凿证据,王哲无力辩解,只得坦白全部罪行。
至此,这起扑朔迷离的凶杀案终于真相大白。
祁同伟与梁璐凭借缜密的推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抽丝剥茧、层层推进,让隐藏极深的凶手无所遁形,令人由衷敬佩。
案件告破后,小区居民如释重负,纷纷对两位警官表达感激之情。
物业管理也因此重获信任,长期困扰的物业费收取难题也随之化解。
在结案报告中,祁同伟与梁璐写道:“此案曲折离奇,然我辈循迹而行,终揭真相。
凶手王哲,手段残忍、心思缜密,然天理昭昭,终难逃法网。
愿世人以此为鉴,莫因一时执念,酿成终生悔恨。”
此案的成功侦破不仅彰显了正义的力量,也让祁同伟与梁璐声名鹊起,成为警队中的佼佼者。
他们并未因此自满,而是继续坚守岗位,以责任守护平安,用行动扞卫公平。
然而,即便凶手落网,小区里仍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居民私下议论不断,对曾经朝夕相处的邻居竟犯下如此暴行感到难以置信。
为稳定人心,物业决定升级安防系统,增加巡逻频次,力求重建安全感。
祁同伟与梁璐也意识到,破案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
他们决定追根溯源,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尘封多年的旧案渐渐浮出水面。
而王哲的杀人动机,竟与那段被遗忘的往事息息相关。
历经波折,二人终于揭开当年冤案的真相:多年前,王哲至亲因一桩错判含冤入狱,最终病逝狱中。
他始终坚信阿威与此事有关,积怨多年,终致怒火爆发。
这一发现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公众呼吁重新审视历史积案,为无辜者洗清冤屈。
人们也对祁同伟与梁璐坚持追查到底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在他们的推动下,相关部门重启调查,旧案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