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绕不开的环节(1 / 2)

赵瑞龙耸了耸肩,对这种大惊小怪的样子不太感冒:

“各地农产品价格本来就不均衡,受地理位置和运输条件影响很大。”

“比如说白菜,在齐鲁或者中原这类主产区,价格低得很。”

“可运到外地,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那要是两个省交界的地方呢?”

“一边便宜,一边贵,中间就有差价。”

“丰收集团的业务已经铺到了华东六省一市的大部分区域。”

“但毕竟物流有盲区,有些地方还没覆盖到。”

“这就带来了点微妙的变化。”

“我们的农技员是常驻村里头的。”

“不光要教农民怎么管田,还要负责采集信息。”

“主要是各种农业数据。”

“为了实际需要,公司专门开发了一套内部系统。”

“所有数据都能实时上传、汇总。”

“我们一看就知道哪儿价高,哪儿价低。”

“普通农户哪有这条件?他们卖菜前,可以按我们的数据选市场。”

“那些没覆盖到的地方,也有办法。”

“不少脑子活的农民会主动过来打听,然后照着我们的数据安排销售。”

“就这么折腾了几个月,局面慢慢就成了现在这样。”

“说到底,这也是市场自己走出来的路子。”

赵公子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现在高育良那边做发展规划,都得找我们要数据。”

“这话可不是我吹的,是易学斌大哥亲口说的。”

赵立春一听,也愣住了:

“连高育良都要跟你们要数据?”

赵瑞龙点头解释:

“咱们丰收集团一直跟农户签产销合同。

吕州是总部所在地,又是农业大市,几乎所有农户都跟我们合作了。”

“不只是吕州,整个汉东省的农户,大多数也都签了约。”

“区别在于,吕州每年开春就签好,数据完整。”

“别的地方签得晚,最少缺了四五个月的记录。”

“做分析最怕数据断档。”

“要说真实、全面,还得看吕州。”

赵立春和钱丰互看一眼后,钱丰开口问道:

“有没有人来找你们要过这些数据?”

赵公子咧嘴一笑:

“有啊,高知府就来要过。”

钱丰哭笑不得:

“我是问除了他之外呢?”

赵瑞龙神情一正:

“那不能给。”

钱丰意外极了:

“为啥不给?”

赵公子挠了挠后脑勺:

“这是伟哥定的规矩——数据是公司的核心机密。”

“想拿数据,必须是当地一把手,而且得是市级以上的主要领导才行。”

“就算符合条件,也只能拿到自己辖区内的信息。”

“我也不懂为啥非得这么严,但伟哥说了,我就得照办!”

钱丰听完,终于放下心来,忍不住感叹:

“小祁同志果然非同一般,警觉性高,保密意识也是一流。”

赵瑞龙一脸困惑:

“这些数据真有那么关键?”

赵立春沉声道:

“比你想象的还要紧要。”

“打个比方,两军对垒,一方把行军路线、兵力部署全亮出来了,另一方却一无所知。”

“你说,这仗还能打得赢吗?”

赵瑞龙脱口而出:

“那当然是信息不明的那一边输定了。”

赵立春缓缓点头:

“民以食为天,粮稳则天下安。

这些数据,是我们丰收集团的核心机密!”

赵公子心头一震,脸色微变。

“我明白了,以后一定注意。”

钱丰看着赵立春说道:

“小祁这孩子守得住口风,不会走漏风声。

可为了不让他日后惹上麻烦,咱们也得主动做些安排。”

“不如这样,汉东省内,一律不准向丰收集团索要原始数据。”

“当然,高育良那边要是想调取吕州市本地的数据,还是可以通融的。”

赵立春略一思忖,摇头道:

“这事不能只在省里压着,得往上送——报给中枢,由上面发话更稳妥。”

钱丰一愣,随即笑了:

“还是您想得深远。”

赵瑞龙听得直发蒙:

“这点小事也要惊动中枢?”

赵立春正色道:

“必须报。”

见儿子还想争辩,他厉声喝道:

“你懂什么!”

“你眼界太窄,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藏着多大的分量。”

赵瑞龙不服气地嘀咕:

“再重要,能重要到哪去?”

赵立春冷笑反问:

“你说,中枢会不会批?”

赵瑞龙想了想:

“应该会吧。”

“为什么?”

“您和钱叔一块提的申请,谁敢不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