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40章 自我反省、保持清醒才是正道

第140章 自我反省、保持清醒才是正道(1 / 2)

祁同伟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老师,您知道边疆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吗?”

高育良摇头:“不知道。”

祁同伟语气平静:“干旱。”

高育良一脸疑惑:“那你刚才说洪涝……?”

祁同伟继续说道:“除了干旱,雪灾、风雹、沙尘、低温冻害这些也都很常见。”

“洪涝虽然不是最严重的,但也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刚才也说了,农业始终要看老天爷脸色。”

“就算再现代化,也逃不开天灾的影响。”

“要是遇上极端情况,很可能是颗粒无收。”

屋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干旱时期尚能依靠平日修建的水利设施,一旦遭遇洪水……人都忙着逃命去了,田里的作物也只能舍弃了。洪灾、霜冻、冰雹、沙尘暴……各种自然灾害听得大家心里发慌。

祁同伟神色认真地说:“老师,您这是在帮他们争取援助项目。既然是做善事,那就得做扎实。”

“帮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再说,边疆地区资源丰富,瓜果种类多、品质好,也是我们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当然前提是物流系统得跟得上!”高育良心中一动:“你是想把农村的供销合同模式复制到那边去?”

祁同伟点点头:“没错,我们要想长期发展,就得让他们明白,跟着我们干,能赚到钱。”

“而且是稳定地赚到钱。”

“只要签了合同,我们就会先支付三分之一的定金。”

“还会为他们购买农业保险,其实这也是为了降低我们自身的风险。”

“可以说,这是双赢。”

“五千万听起来不少,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其实也并不多。”

“不过嘛……”

高育良立刻追问:“不过什么?”

祁同伟坦率地说:“不过,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

高育良皱眉:“麻烦事?”

祁同伟干脆地说:“我们的合作初衷是好的,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项目本身。”

“最怕的就是有人把好好的政策执行偏了。”

高育良苦笑着看了他一眼:“只要你这个项目挂上你的名字,我敢说从上到下,不会出大问题。”

祁同伟惊讶地说:“老师,您这说得太夸张了吧?”

高育良叹气道:“同伟,你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你关心的事,自然会有人盯着,监督着。”

郝文忍不住问:“这是什么意思?”

高育良指着祁同伟说:“这位可是财神爷啊。”

“谁要是让他不高兴了,后果可不好说。”

郝文一听,顿时有些惊讶。

祁同伟却耸耸肩:“钱我借出去了,那就是国家的事了。”

“我可不管他们怎么用。”

郝文大吃一惊,难道……祁主任已经给东大放款了?

他不敢相信地看着祁同伟,又看向郝大秘。他现在急需领导的暗示。

但高育良什么也没说。

有些事,该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该知道的也不必知道。

如果郝文想不通,那就得多锻炼锻炼。

怪不得别人。

祁同伟笑了笑:“老师,您就别夸我了。”

“您来这边,是来考察工作的吧?”

高育良没好气地说:“你这小子,真会打太极。”

他随即认真地问:

“最近工作怎么样?”

祁同伟回答道:“最近还不错。前一阵子,我们组织的收割机队伍刚回来。”

“这一个月,每人平均赚了两三千。”

高育良一愣:“你们去年也这么做过吗?”

祁同伟解释说:“去年那次和今年不同。去年主要是秋收,夏收没赶上——那时候我还没调过来。”

“今年肯定也安排了秋收。”

“辛苦一个月,能抵得上一整年的收入,农民当然愿意干。”

高育良好奇地问:“那今年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呢?”

祁同伟点头:“有三点不同。”

“首先,这次我们统一办齐了专业的操作证件。”

“去年是特殊情况,有证没证其实差别不大,但有总比没有强。”

“其次,我们的队伍能顺利开展工作,也是因为去年留下好好口碑。”

“再一个,愿意用收割机的人比去年多了些。”

“大概多了十分之一。”

高育良微微一怔:“十分之一?”

祁同伟肯定地点头:“对,十分之一。”

“我和司机们聊过,他们说现在虽然是夏收,但找机器收割的老人比去年多了不少。”

高育良缓缓点头:“看来,外出打工的人确实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