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想干啊!
可惜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空谈。东大这边,资金确实是个问题。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真的寸步难行。
祁同伟提出的这个方案,已经刺激了不少人的心。
没有看到计划也就罢了,一旦看到,那种冲击感,根本藏不住。
钟小艾说这计划是“通天”的,一点都没夸张。
“师兄,这个计划真能落地吗?”钟小艾有些忐忑地问。
祁同伟显得很豁达:“这份计划是临时制定的,大胜当然最好,小胜也不赖。”
“赢的多,咱们就大干一场。”
“赢的少,也没关系,慢慢来,无非是坐车还是走路的区别。”
钟小艾无奈一笑:“这区别可不小。”
祁同伟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得对我有信心。”
“我可是在这个计划上花了不少心思,我觉得它是能成功的。”
钟小艾认真地说:“师兄,我相信你。”
祁同伟开怀大笑:“那我们就别想那么多,先把眼前的事情忙完。”
“咱们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钟小艾连连点头,眼里闪着光。
虽然两人已经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也住在一起,但那终究只是私下的认可,远不如法律上的婚姻更有分量。
今后,祁同伟介绍她的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是我妻子。”而不是“这是我爱人”。
钟小艾每次想到这里,心里都像开了一朵花。
没错,就是这样!
她手上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轻松愉快。
祁同伟看着钟小艾头顶不断冒出的字泡泡,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前世,他从没体会过这种温馨的家庭气氛;今生,他要好好珍惜。
就像高小琴,无论如何,他都想改变她前世的命运。
也许这一世,她不会再成为自己的情人,但那又如何?
她本就不该过上上一世那种生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了。
大会也圆满结束。
松江知府虽然还是知府,却已经成了新闻联播里的“最佳男主角”。
赶来参加祁同伟和钟小艾婚礼的赵立春,感慨万分——祁同伟身上,果然有气运加身。
他的眼光,真是准到不行。
多亏祁同伟提醒,赵立春在与松江知府接触时格外注意分寸,言谈举止稳重得体,丝毫没有张扬,给对方留下了颇为正面的印象。
这段时间,祁同伟在新闻联播中的表现也引起了不少议论,尤其是他那番沉稳老练的发言,很快就在京城圈子里传开了。
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他已经有些名声了。
但这种名声,也只是初露锋芒罢了。
毕竟,他太年轻了。
在别的领域,年轻意味着潜力和冲劲,但在政坛上,年轻反而成了一种劣势。即便有才气、有名气,也往往让人觉得“火候未到”。
东大自古以来就是老成持重的体系,讲究的是经验和资历。
祁同伟若想走到更高位置,少说也得再熬上三四十年。
而三十年,在世事更迭中足以完成两代人的交替。
不仅赵立春来了,连上官校长也亲自到场。他一边打量着祁同伟的新居,一边笑着对钟声等人说:“同伟这房子不错,格局挺好。”
“就是空了些。”
钟声笑了笑:“他们喜欢热闹,以前就跟我说过,以后家属来探亲,他哥一家可以直接住进来。”
“小两口也有计划,准备多要几个孩子。”
上官校长轻轻摇头:“多要孩子……这事可不容易。”
不是他们养不起,也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而是政策上有限制。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多罚点款也就算了,但对体制内的人来说,这可就是大事了。
钟声淡淡一笑:“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操这个心干嘛?”
上官校长点点头:“说得有道理。”
高育良环顾四周,发现自己似乎是到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今天是他们的大喜日子,就我们几个来,会不会太冷清了?”
钟声解释道:“其实他们本来是打算在汉东办证的。”
“那时我们家里也不会特别操办。”
“不是我们不重视,而是现在祁同伟风头正劲,如果我们高调出场,反而可能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大家纷纷点头。
舆论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助力,用不好就是麻烦。
东大百姓对官员的道德标准向来苛刻,一点小事就容易被放大解读。
在场几位都是体制内的中高层,对舆论的力量心存敬畏。
“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办个家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