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16章 他们应得的劳动成果

第116章 他们应得的劳动成果(2 / 2)

钟卫国也没有丝毫不悦,单位的保密文化已经深入骨髓。

松江知府问道:“我听赵书记和钟主任讲了你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得用提篮桥的人不可?”

祁同伟坦然回应:“他们更懂这一行,特别是在反制手段上更有经验。”

松江知府又问:“如果计划成功,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

祁同伟回答得很干脆,显然早已深思熟虑:“我未来的重心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是基础。”

“接下来,我会对丰收集团的物流体系进行优化。”

“铁路、公路、水路、海运都是我重点梳理的方向。”

松江知府微微一怔:“汉东还有海运?”

祁同伟摆摆手:“不是只针对汉东,是华东六省一市!”

众人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钟声、赵立春、松江知府互相对视:“华东六省一市?”

“不是局限在汉东?”

祁同伟淡淡一笑:“手头紧的时候,玩法要克制;手头宽裕了,自然就有更大的格局。”

“如果我的计划顺利推进,资金就不再是问题了。”松江知府看着祁同伟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

祁同伟继续介绍:“农业靠天吃饭,农产品收下来不容易,要卖出去也难。”

“要么进市场,要么深加工,要么冷藏保存。”

“但不管哪种,都绕不开两个字——物流!”

“我们丰收集团,除了农用车、轻便车,也在做特种车辆的研发。”

“以前是受限于资金,所以没有投入。”

“现在有了资源,自然要抓紧上马。”

松江知府随口一问:“既然你有意发展汽车制造,当年为什么不把虎头奔的生产线设在汉东?”

祁同伟认真回答:“我们是要发展特种车,不是普通乘用车。”

“根据我国国情,特种车辆的发展优先级高于乘用车。”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特种车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容易被‘卡脖子’,那就被动了。”松江知府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果然,祁同伟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

“以前缺资金,现在有条件了,自然要提上日程。”

“我们准备先做的是特种车里一个细分领域——冷链运输车。”

“这种车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温度,既能冷藏,也能常温运输。”

松江知府略感意外:“还是围绕农业做文章?”

祁同伟稍作思索后答道:“不光是农业,以后也可能延伸到畜牧业、渔业,总之不会往工业方向发展。”

“吕州是农业大市,现实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做这些。”

“工业这条路,在这里走不通。”

松江知府笑意更浓了些,扶了扶镜框:“既然要做冷链运输车,怎么还扯到交通规划上了?”

祁同伟语气温和,语气不急不缓:“现实条件不太允许啊。”

“就拿东大的路来说,大城市周边还算过得去,但一进乡下,路况就不太理想了,这点各位也都清楚。”

“而我们集团的业务,是绕不开农业这一块的,肯定要深入农村。”

“路不好,受影响的不光是农民,我们作为企业,也是直接受冲击的一方。”

“我们和农民签了供销合同,他们按我们的标准种地,我们也提前支付三分之一的定金,好让他们买种子、化肥、农机这些必需品。”

“等收成的时候,我们再根据农产品的质量补齐余款。”

“万一因为运输不及时导致农产品积压,不仅是我们的损失,农民也跟着遭殃。”

松江知府点头道:“看来,修路这件事确实有必要。”

祁同伟没讲什么空泛的大道理,说的都是丰收集团正在面对的真实情况。

他也无需多做解释,点到为止。

松江知府一听,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你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产能吗?”

祁同伟笑了笑:“必须得有这么大的规模。”

他转头向三位领导解释:

“前不久我们刚接了一个大单子,是来自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客户,订了二十万吨洋葱。”

“这个量,差不多是我们去年整个流水镇半年的产量。”

“我是去年到的流水镇,除了保障基本粮食作物的产量之外,其他作物都得按照我们公司的标准来执行。”

“一个洋葱订单就几乎让整个流水镇忙得喘不过气来,不扩大规模,以后遇到更大的单子我们根本接不了。”

赵立春补充道:“这笔订单的总产值超过一亿,其中八千万直接落入了小桥镇农民的口袋。”

松江知府微微张嘴:“你们把大部分利润都分给了农民?”

祁同伟耸耸肩:“这本来就是他们应得的劳动成果。”

“现代农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让农民的收入随着效率提升而提高。”

松江知府略带怀疑地摇了摇头:“我了解的情况,似乎和你说的不太一样。”

实际上,国家更看重的是农产品的总产量,而不是单位亩产。

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并不重要,关键看整体收成有多少。

至于“现代农业产值”这个概念,目前东大还谈不上,连基础的农业现代化都还没完成。

阿美虽然农业发达,但要是没有政府补贴,农民收入也不见得有多好。

像祁同伟这样,把大部分利润让给农民的做法,确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