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双影案 > 第16章 京中风波

第16章 京中风波(1 / 2)

淮安府六百里加急的奏报,如同投入死水潭中的巨石,在看似平静的京师朝堂,激起了千层浪。

奏报是经由通政司,直呈御前的。内容自是淮安知府吴永年与漕运分司李主事联名所书,字字泣血,句句惊心。文中详述了钦差大臣凌云鹤如何阳奉阴违,表面查案,暗地里却与漕帮少帮主陈啸天勾结,利用“鬼漕”水道,私贩盐铁乃至军国禁器!为掩罪行,更不惜杀人灭口,袭击前往查探的漕帮弟子。如今“人证”(漕帮指控)、“物证”(裴远腰牌及起获的部分军械)俱全,为防其狗急跳墙,已暂行软禁于淮安府衙,恭请圣裁。

消息不胫而走,顷刻间便在京官之中传得沸沸扬扬。

“当真?凌侍郎他……竟会如此?”

“知人知面不知心!难怪其屡破奇案,怕不是借此掩饰更大的勾当!”

“我看未必,凌大人向来刚正,焉知不是漕帮与地方官勾结构陷?”

“构陷?腰牌、军械俱在,岂是儿戏!此乃泼天大罪!”

茶楼酒肆,衙门廊下,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有人震惊,有人怀疑,有人扼腕,更有人暗自窃喜。凌云鹤以“钦命查案”之名,权柄特殊,行事又不循常轨,早已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此刻见他落难,落井下石者,观望风色者,比比皆是。

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

鎏金狻猊兽首依旧吞吐着淡淡的苏合香气,却驱不散阁中那凝重的几乎化不开的沉闷。明宪宗朱见深负手立于巨大的《四海勘舆图》前,目光落在东南淮安的方向,久久不语。他身着一袭玄色常服,身形略显清瘦,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有一双眸子,深不见底,偶尔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精光。

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垂手侍立在侧,如同泥塑木雕,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他能感受到陛下身上散发出的那股低气压,那是山雨欲来前的死寂。

良久,朱见深才缓缓转身,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怀恩,你怎么看?”

怀恩微微躬身,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道:“回皇爷,凌大人……行事虽有时出人意表,然其忠心,奴婢以为,当无可置疑。且其智计过人,若真有心作恶,岂会留下腰牌如此明显的物证?此案……疑点甚多。”

“疑点?”朱见深轻笑一声,走到御案前,拿起那份奏报,随意翻了翻,“吴永年、李澄(李主事),不过蝼蚁尔,安敢构陷钦差?除非……”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他们背后,站着连朕,都需掂量几分的人物。”

怀恩心头一凛,不敢接话。

“东西两厂,近日有何动静?”朱见深放下奏报,仿佛随口一问。

“回皇爷,东厂督公尚铭,今日已接连召见了数位科道言官,听闻……已有御史在草拟弹劾凌云鹤的奏章,言其‘假钦差之名,行巨蠹之实,败坏纲纪,罪不容诛’。”怀恩低声道,“西厂汪直那边,倒是安静得很,未见有何异动。”

“安静?”朱见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他越是安静,朕这心里,反倒越是不安生。淮安那块地方,水浑得很,他汪直若真能置身事外,反倒奇了。”

正说话间,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地入内,在怀恩耳边低语几句。怀恩脸色微变,挥手让其退下,随即上前一步,低声道:“皇爷,刚得到消息,西厂安插在通政司的人,在吴永年的奏报抵达前,便已抄录了副本,快马送出了京城,方向……似是往南。”

朱见深眼中寒光一闪,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果然如此。朕这出戏,看客还不少。”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宫墙肃穆,“怀恩,你说,凌云鹤此刻,在做什么?”

怀恩沉吟片刻:“凌大人智计超群,身处险境,必不会坐以待毙。想必……已在谋划破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