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 > 第14章 古镇书楼?古籍修复师「沈砚」:菜园与文献异常

第14章 古镇书楼?古籍修复师「沈砚」:菜园与文献异常(2 / 2)

“沈大爷,这粥,很香。”她轻声说,这是发自内心的评价。相比于王婶熬了三个小时的海边鱼粥,这碗朴素的蔬菜粥,带着土地的厚实与人间烟火的平淡温暖。

一天,阳光正好,老沈见「沈砚」在院子里整理修复工具,便把自己头上那顶戴了多年、边缘有些磨损的麦秆草帽递给她:“沈姑娘,白天要是坐在院子里修书,太阳晒,戴上这个,遮遮阳。别看它旧,结实着呢,风吹雨打都不怕。”

「沈砚」接过草帽,麦秆粗糙的触感传来,上面似乎还残留着老沈的体温和日复一日的劳作气息。她将草帽戴在头上,阴影遮住了略显刺眼的阳光。同时,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那枚冰玉,一股混合着菜园泥土气息、蔬菜粥的温暖以及草帽带来的质朴关怀给予的复杂“温度”,悄然流入心间,让她那源自外神的、冰冷的本源都似乎微微松动。

在得到老沈的完全信任后,「沈砚」开始了对《旧日杂记》的系统性修复工作。她拥有独立的修复室,安静,光线充足。

修复过程细致而漫长。当她用软毛刷小心清理书页,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纤维和墨迹时,异常开始显现。起初只是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违和感。某些字的笔画,似乎与整体的墨色和笔锋有极其细微的差异。但随着修复的深入,这种异常变得愈发明显。

她清晰地看到,书页上原本记载着“古之记载,旧日支配者虽威能无边,然亦有其所畏,尤惧人族同心凝聚之意志力”的句子,在她用镊子夹走一只书蠹虫尸的瞬间,旁边另一个描述类似事件的段落里,“畏”字旁边的墨迹,如同拥有生命般,极其细微地蠕动了一下,与周围的字迹产生了几乎无法察觉的重组,变成了“……旧日支配者威能降临,人族当臣服其意志之下……”

这不是物理上的变化,而是某种能量层面的篡改!仿佛有无数极其微小的、无形的存在,正潜伏在纸张的纤维深处,像蛀虫啃噬木头一样,啃噬并扭曲着文字所承载的真实信息!

「维度审判」聚焦扫描,给出了精确的分析:

【目标确认:《旧日杂记》书页。检测到大量微观级能量生命体活动,形态:文献蠕虫(知识之主麾下低等眷族)。生存方式:寄生并篡改信息载体(文字、图案等)。行为模式:系统性扭曲、删除或覆写与旧日支配者真实历史及弱点相关的记载,替换为有利于旧日势力传播的虚假信息,实现认知层面污染。威胁评估:低(个体),极高(群体及长期影响)。】

「沈砚」——「面」——的心沉静如水。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甚至连呼吸的频率都没有改变。她只是默默地将这一异常记录在意识深处,继续着手头的工作,清理灰尘,修补破洞,调制合适的糨糊。仿佛只是一个全心投入修复、并未察觉任何不妥的普通修复师。

她不能打草惊蛇。这些文献蠕虫个体微小,潜藏极深,与书籍本身几乎融为一体。贸然行动,很可能无法彻底清除,反而会导致它们隐匿得更深,或者狗急跳墙,毁掉这本可能蕴含关键信息的孤本。她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一个能将它们一网打尽的契机。或许,当修复进行到某个关键节点,当它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受到威胁,或者有更重要的信息需要篡改时,它们会主动暴露出来。

在修复室的窗台上,她将从沙漠带来的、已经干透的沙枣串挂在那里。午后的阳光照射在上面,给干瘪的果实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

老沈有一次进来送材料,看到了,好奇地问:“沈姑娘,那挂的是?”

「沈砚」抬起头,推了推圆框眼镜,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却真实存在的柔和:“是以前在西北的时候,一个孩子送的。很甜。”

老沈呵呵一笑,没有多问,只当是年轻人游历各地的纪念。

而在他看不见的维度,当「沈砚」戴着那顶麦秆草帽,专注于修复工作时,她指尖的无相纹路似乎比平时更加稳定、柔和,仿佛这来自平凡生活的质朴之物,对她那外神的本源起到了一种奇异的安抚与锚定作用。

她清晰地感知到,文献蠕虫篡改的核心,围绕着“旧日与人类的关系”这一主题。它们试图抹杀历史中人类可能拥有的、哪怕是微小的反抗意志与可能性,将旧日支配者塑造为绝对不可抗拒、只能顶礼膜拜的存在。这种系统性的认知扭曲,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是否与她自己,与奈亚拉托提普创造她这个分身观察“秩序与混沌共生”的初衷,甚至与她体内那缕“守护者牺牲”意识的来源,存在着某种关联?

「维度审判」的深层分析模块,在持续监测蠕虫能量变化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位阶更高的能量残留印记,指向一个被称为“知识之主”的古老存在。 这意味着,古镇书楼的侵蚀,可能并非孤立事件。

「沈砚」低下头,继续用毛笔蘸取精心调制的糨糊,一点点填补着书页上的虫洞。窗外的古樟树在风中沙沙作响,菜园里的向日葵静静追随着太阳。看似平静的书楼里,一场关于真相与谎言、记忆与遗忘的无声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她,这位新来的修复师,既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也将是最终的裁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