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 > 第14章 古镇书楼?古籍修复师「沈砚」:菜园与文献异常

第14章 古镇书楼?古籍修复师「沈砚」:菜园与文献异常(1 / 2)

离开雪域的凛冽与空旷,扑面而来的是樟木古镇湿润温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植物和陈旧木料的气息。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木制吊脚楼,翘起的飞檐如同展翅的鸟翼,沉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时光。镇子不大,宁静得仿佛被时光遗忘,只有潺潺的溪流声和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点缀其间。

按照羊皮地图的指引,「面」很容易就找到了位于古镇中心、毗邻着一棵巨大古樟树的“古镇书楼”。那是一座典型的青砖灰瓦建筑,历经风雨,墙面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门口悬挂着一块深褐色的木牌,上面用遒劲的楷书写着“古镇书楼”四字,墨色已有些剥落。一种混合着陈旧纸张、微霉气息和淡淡墨香的独特味道,从书楼深处隐隐传来。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千面拟态」已然完成。一位看起来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子出现在书楼门前。她身着一件素雅的浅灰色棉麻外套,身形略显单薄,戴着一副老式的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沉静而专注,带着一种长期与故纸堆打交道蕴养出的书卷气。她手中提着一个半旧的木制工具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毛刷、镊子、骨刀、不同浓度的糨糊、补纸以及一架黄铜放大镜——这是古籍修复师「沈砚」的全套行头。

她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迈入了书楼。内部光线有些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天窗投射下来,照亮了空气中缓缓漂浮的尘埃。高大的书架直抵屋顶,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线装书籍、函套和卷轴,如同沉默的知识森林。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身穿深蓝色布衣的老人,正佝偻着背,对着一桌破损严重的典籍唉声叹气。

“您好,”「沈砚」走上前,声音温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询问意味,“请问,您是书楼的管理员吗?”

老人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打量着这个陌生的面孔,叹了口气:“是啊,我叫老沈,守着这书楼大半辈子了。姑娘,你是……”

“我姓沈,单名一个砚字,是个古籍修复师。”她自我介绍道,目光落在老人面前那堆破损严重的书籍上,“游历至此,听说古镇书楼藏书丰富,特来拜访。看您这里……似乎正需要人手?”

老沈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指着桌上那堆“残骸”,尤其是其中一本封面几乎脱落、书页焦黄脆化、虫蛀严重的厚册,愁容满面:“可不是嘛!之前的修复师傅家里有事,匆匆走了。留下这一堆烂摊子,尤其是这本《旧日杂记》,据说是明代的孤本,里面记载了不少地方野史杂谈,破成这样,我看着心疼,可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再放下去,怕是要彻底毁了啊!”

「沈砚」的目光扫过那本《旧日杂记」,「维度审判」的被动感知已经确认,那股微弱但扭曲的异常能量信号,正源自这本书的深处。 她不动声色,上前一步,轻轻拿起那本残破的古籍,动作娴熟地用软毛刷拂去书页表面的浮尘,仔细检查着纸张的质地和破损情况。

“沈大爷,”她抬起头,语气平静而专业,“这本《旧日杂记》确实破损严重,虫蛀、霉变、撕裂……问题很多。不过,我以前跟着老师傅学过几年,对这类明末的竹纸和棉料纸的修复,还算有些心得。如果您信得过,我可以试试。”

老沈看着她沉稳的动作和专业的检查姿态,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沈姑娘……你,你真能修?”

「沈砚」点了点头,打开自己的工具箱,取出镊子和补纸,开始演示如何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的书页。她的动作轻柔、精准,仿佛不是在修复物品,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

老沈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脸上的愁容终于消散了大半:“好!好!这手法,一看就是行家!沈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就安心在这里修书,缺什么材料就跟我说!书楼后院有间空着的小屋,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你就住那里!”

书楼的后院别有洞天,与前面肃穆的知识殿堂不同,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一片不大但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小菜园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里面种着绿油油的青菜、水灵灵的萝卜,还有几株高大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盘迎着太阳,生机勃勃。老沈是个勤快人,每天清晨都会提着水桶,细心地在菜园里浇水、除草。

「沈砚」住下后,也时常在修复古籍的间隙,来到后院帮忙。她学着老沈的样子,拿起小锄头给菜地松土。老沈在一旁乐呵呵地指导:“沈姑娘,翻土要浅,像这样,轻轻耙松就好,太深了会伤到萝卜的根须,它们就长不大了。”

她学得很认真,但毕竟初次上手,动作难免生疏,一不小心,锄头尖碰断了一根刚冒出地面不久的小小萝卜。

「沈砚」动作一顿,看着那截断掉的、手指粗细的萝卜,有些无措。

老沈见状,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笑了起来,弯腰捡起那小萝卜,在衣服上擦了擦泥:“没事没事,这小萝卜正当嫩,洗干净了,切丝用猪油一炒,或者扔进粥里,又甜又脆,好吃着呢!”

傍晚时分,老沈会用菜园里新摘的蔬菜,熬上一大锅稠厚的蔬菜粥。他一边看着灶火,一边会带着怀念的语气说:“这粥啊,就得熬得稠糊糊的,米粒都开了花才行,这样才香,才养人。我老伴儿以前,就最会熬这种粥……”

粥端上桌,米香混合着青菜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粥里的青菜翠绿欲滴,保留了恰到好处的脆嫩。「沈砚」捧着粗瓷碗,慢慢地喝着,温暖的粥液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带来一种扎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