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 > 第5章 霓虹都市?心理咨询师「林砚」:咨询室与茶叶蛋

第5章 霓虹都市?心理咨询师「林砚」:咨询室与茶叶蛋(1 / 2)

维度的涟漪在都市的喧嚣中悄然平复,仿佛一滴水融入了汹涌的河流。「面」站在一条被摩天大楼阴影彻底笼罩的后巷里,瞬间被一股庞大的信息洪流所淹没。与沙漠绝对的空寂和海边小镇有限的嘈杂截然不同,这里是感官的爆炸现场。

空气粘稠而复杂:腐烂厨余的酸馊气、汽车尾气的辛辣、隔壁餐馆排出的油腻火锅味、劣质香水与汗液混合的气息……无数种味道野蛮地交织在一起,冲击着他高度敏感的感知。声音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汐:远处主干道上轮胎摩擦沥青的沉闷轰鸣、头顶空调外机单调的嗡嗡声、不知哪层楼传来的模糊电话铃声、小巷里野猫的厮打尖嚎、还有脚下下水道里隐约的流水声……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座巨兽都市永不歇止的呼吸与心跳。

他抬起头,目光试图穿透狭窄的“一线天”,看到的是一片被霓虹灯提前染上夜色的、泛着病态紫红的天空。根据从修格斯结晶中剥离出的那丝腐朽能量轨迹,源头就指向这片被称为“东区”的、新旧交织、鱼龙混杂的城区。而此刻,他无需刻意追踪,就能清晰地感知到,就在东北方向不到五百米处,一股微弱但极其顽固的、如同精神污染源般的能量波动,正持续地散发着。那波动带着一种令人心智不安的粘稠感,试图扭曲周围的认知场——正是“黄印”的特征。它的具象化锚点,应该就是那个所谓的“神秘俱乐部”。

他需要一个全新的身份,一个能合理接近那些可能被这股污秽能量影响、内心充满困惑与痛苦的人类,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隐藏自身异常的身份。心理咨询师,这个游走于人类心灵边界、倾听秘密而不被过度怀疑的职业,简直是完美的伪装。

他在距离俱乐部仅两个街区的一栋老旧写字楼里,租下了四楼的一个小房间。楼龄恐怕比许多住客的年龄都大,墙皮有些剥落,电梯运行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房间号是407,面积狭小,采光主要依赖一扇对着另一栋楼斑驳墙壁和一条杂乱后巷的窗户。「千面伪装」能力无声运转,这是一种超越分子层面的、对自身存在信息的重新编绎。他的身形微微调整,变得更修长单薄,符合都市脑力劳动者常见的亚健康体态;皮肤褪去了沙漠的古铜,呈现出一种长期缺乏自然光照的、略显苍白的色泽;五官线条被柔和化,戴上一副款式简洁的平光黑框眼镜后,更添了几分知性与沉稳。眼神中被注入了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温和与专注,足以让大多数求助者放下心防。身上的衣物如同流动的液态物质般重组,变成一件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色衬衫、一条合身的深灰色西裤,以及一双柔软的皮质休闲鞋。

片刻之后,一位名叫「林砚」的、年纪约在二十七八岁、看起来专业且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便站在了这间空无一物的办公室里。他亲自动手,进行极简的布置:两张米色的布艺沙发呈九十度角摆放,中间是一个小巧的玻璃茶几;一张原色的原木书桌靠墙放置,桌上放了几本《梦的解析》、《潜意识与符号》、《认知行为疗法》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在他触碰的瞬间已被完全扫描并理解,足以支撑起专业的对话);一个简单的黑色钢笔和一本普通的纸质笔记簿。门口,挂上了一个低调的深色木质牌子,上面用白色字体写着:“林砚心理咨询室”。

开业第一天,意料之中的门庭冷落。城市的节奏太快,人们习惯于将情绪压抑,直到崩溃边缘才会寻求帮助。「林砚」坐在书桌后,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看似在沉思,实则意识深处的「维度审判」正以他为中心,如同一个不断扩大的、无形的雷达波,精细地扫描着整个街区。感知波纹穿透钢筋水泥的阻隔,掠过熙攘的人群,最终如同精准的探针,牢牢锁定了东北方向那栋外表普通的商业楼二层。

【目标确认:“虚空之低语”俱乐部(公开注册名称)。内部空间检测到已激活的亚空间共鸣矩阵(识别为:黄印召唤阵变体)。能量输出模式:低强度,持续性渗透。】

【环境影响:矩阵散发的认知污染波纹覆盖半径约500米。范围内长期居住或工作之人类个体,出现非病理性焦虑、顽固性噩梦、现实感轻微剥离、对特定符号(黄印)产生非理性好感或恐惧等症状的概率显着提升。目前已标记23个个体,其精神场中带有清晰的黄印能量残留(可定义为浅信信徒)。】

威胁的巢穴已清晰定位。这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正在进行长期、隐蔽精神污染活动的据点,其危害性比沙漠中那只凭本能行事的修格斯子体更为阴险和深远。

时近中午,城市的气息变得更加具体——饥饿感开始弥漫。「林砚」决定下楼融入这股洪流,体验一下都市的午餐。楼下的街道狭窄而充满活力,小贩的吆喝、摩托车的喇叭、行人匆匆的脚步声汇成交响曲。一个挤在便利店和房产中介之间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报刊亭,成了这片喧嚣中的一个宁静孤岛。亭主是位头发花白、面色红润的王大爷,正戴着老花镜,一边听着半导体里咿咿呀呀的京剧,一边慢条斯理地整理着琳琅满目的杂志和报纸。

“哟,小伙子,新面孔啊!”王大爷嗓门洪亮,带着市井特有的热情,看见「林砚」走近,主动招呼道,“租了楼上办公室?是做什么的呀?来来来,买份报看看?今天新闻不少哩!”他挥舞着一份版面花哨的都市晚报。

「林砚」——或者说,正在执行观察任务的「面」——停下脚步。这种直接、质朴、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搭讪,对他而言是一种新奇的“都市样本”。他点了点头,掏出零钱,买了一份报纸。

“好嘞!一看就是文化人!”王大爷利落地递过报纸,又转身从旁边一个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和浓郁香气的小小电饭锅里,用漏勺捞出一个深褐色、布满裂纹的茶叶蛋,不由分说地用一张薄薄的食品袋纸一裹,塞到「林砚」手里,脸上堆满善意的笑容:“拿着,小伙子,刚煮好的,还烫着呢!咱们这儿的老规矩,新邻居来个蛋,算是见面礼,保平安,图个吉利!”

那鸡蛋入手沉甸甸的,十分烫手,深褐色的蛋壳上布满了细密的冰裂纹,散发出浓郁的茶叶、八角、桂皮和酱油混合而成的卤香。「林砚」微微怔了一下,这种突如其来的、基于地域邻里关系的馈赠,是他在之前两个身份中未曾体验过的。他接过这颗意外的礼物,低声道了句谢。

回到寂静的咨询室,他剥开尚且烫手的蛋壳,露出被卤汁浸染成酱色的蛋白。咬一口,蛋白q弹入味,温热的蛋黄恰好是恰到好处的糖心,浓郁的咸香在口中弥漫开来。这种便捷、温暖、充满了市井生活智慧的食物,与沙漠中粗犷顶饿的烤饼、海边小镇清淡养生的米粥截然不同,是拥挤忙碌的都市独有的、带着烟火气的“温度”。这颗看似普通的茶叶蛋,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了他精心收集的第三个“情感载体”。

他打开那本特殊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用简练的笔触画了一个带有裂纹的茶叶蛋,在旁边用那种蕴含信息的符号标注道:“霓虹都市,东区。报刊亭王大爷赠予茶叶蛋,寓意‘平安’。‘虚空之低语’俱乐部已精确定位,其认知污染场持续影响周边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