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湮灭五行:旧日之烬手记 > 第5章 绿环星周边探测与"资源星"发现——宇宙探索的拓展

第5章 绿环星周边探测与"资源星"发现——宇宙探索的拓展(1 / 2)

星历日,新地球城的航天指挥中心内,银辉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复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经过两年的稳定发展,绿环星殖民地已经具备了向外扩张的实力。银辉亲自组建了\"星际探测队\",这支精英团队由最优秀的宇航员、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肩负着拓展文明边疆的重任。指挥中心内,数十个全息显示屏同时工作,显示着绿环星周边星域的详细星图,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世界。

探测队配备了5艘最新型的\"探索级\"探测艇,这些飞船采用了革命性的绿晶-星核混合动力系统。每艘探测艇长35米,宽18米,高12米,流线型的舰身覆盖着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能够抵御高强度辐射和微陨石撞击。动力系统由三个主要模块组成:主引擎采用双能量核心,最大航速可达0.5倍光速;辅助推进系统包含12个可调向推进器,提供精确的机动能力;应急动力系统则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维持基本功能。

生命维持系统采用全封闭循环设计,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9.8%,空气净化效率99.9%。每个探测艇配备6个专业研究舱室:包括地质实验室、大气分析室、生物检测舱、能源研究室、导航计算中心和医疗站。载员舱可容纳10名成员长期生活,配备独立的休息区、餐饮区和娱乐设施,确保队员在长期太空航行中保持良好状态。

风翎被任命为探测队队长,这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曾经指挥过首次探月任务。导航官星羽负责航线规划,她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和计算精度在联邦内无人能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星族派遣了2名\"生态感知者\"随行——这些特殊的绿星族成员能够通过生物感应,精确判断星球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合生命生存,他们的感知精度甚至超过最先进的探测仪器。

探测队于星历日正式启航。5艘探测艇如同银色的箭矢,划破绿环星的天际,向着未知的星空进发。启航仪式在新地球城中央广场举行,数万居民通过全息投影观看这一历史性时刻。银辉亲自为探测队送行:\"你们肩负着文明未来的希望,每一次探索都可能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

每艘飞船都搭载了先进的探测设备:多光谱扫描仪能够分析行星的大气成分,精度达到ppb级别;地质雷达可以探测地下1000米的地质结构,分辨率达到厘米级;生物传感器能检测最微弱的生命信号,灵敏度比传统设备提高100倍。此外,还配备了钻探采样设备、遥感测绘系统和量子通讯装置。

航行初期,探测队采用网格化搜索模式,对绿环星周边的10个星系进行了系统性扫描。每个星系都要停留2-3周,进行详细的观测和数据收集。科学家们日夜不停地分析着海量数据,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辅助识别可能的资源信号和宜居迹象。探测日志显示,平均每个星系收集的数据量达到5tb,需要超级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星历日,也就是探测的第3个月,一个重要发现打破了常规探测的节奏。\"探索者三号\"在距离绿环星7.2光年的一个无名星系中,发现了一颗异常的行星。初始扫描数据显示,这颗行星的表面反射率异常之高,达到75%,远高于通常的岩石行星30-40%的反射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是因为星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金属矿层。

风翎立即命令舰队向该行星集结。随着距离拉近,更详细的数据传来:行星直径约4800公里,无大气层,表面温度在-180c至100c之间波动。重力仅为地球的50%,磁场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但最令人兴奋的是地质扫描结果——表面矿层厚度达到200米,富含铁、铜、锌、镍等工业金属,储量估计是地球已探明储量的50倍。

这颗被临时编号为\"铁星\"的行星,立即成为探测队的重点研究对象。风翎派出3艘探测艇进行低空勘测,另外2艘在轨道上提供支持。勘测小组很快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星球表面的辐射水平异常之高,达到500毫西弗\/小时,是安全标准的250倍。更糟糕的是,这种辐射含有特殊的高能粒子,能够穿透飞船的防护层,导致仪器出现故障。

\"探索者二号\"的导航系统首先出现问题,星羽不得不花费6个小时进行重启和校准。科学仪器的读数也开始出现偏差,光谱分析仪的数据波动达到±15%,有些传感器甚至完全失灵。医疗官报告,尽管穿着防护服,队员接受的辐射剂量仍然在缓慢上升,24小时内的累积剂量已经接近安全限值。

团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铁星的资源价值无可估量,初步探测显示其金属储量可以满足新地球城未来100年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辐射威胁实在太大,不仅危及队员安全,连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风翎召集全体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持续了8个小时,各方意见激烈交锋。

就在会议进行中,绿星族的生态感知者突然表示接收到一种奇特的信息流。他们描述说,仿佛有星光在意识中闪烁,提示他们关注地下100米处的某种矿物。通过生物感应,他们能\"看到\"那里存在着一种含硫元素的特殊晶体,这种晶体散发出温和的能量波动,似乎具有辐射中和特性。

探测队立即调整计划,派出装备重型钻探设备的探测艇前往指定区域。钻探过程相当艰难,铁星坚硬的地表让进度异常缓慢。钻头每分钟只能前进2-3厘米,而且需要不断更换磨损的钻齿。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作业,钻头终于到达100米深度,取得了完整的岩心样本。

实验室分析显示,这些含有硫元素的晶体确实具有奇特的辐射中和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晶体结构呈现特殊的层状排列,能够吸收和转化高能辐射粒子。科学家们很快研发出\"辐射防护剂\"的制作方法:将中和矿物粉碎至纳米级别,与特制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形成粘稠的膏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