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永乐时空。
朱棣端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但内心深处却已是波涛汹涌。
嬴姑娘所在的后世,他的长陵因定陵的前车之鉴而得以保全,这固然值得庆幸。
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随之而来,在他自己所处的这个时空,几百年后的后世,
为了寻找可能失传的《永乐大典》,会不会依旧有人将主意打到他的长陵之上?
他这个世界里的长陵,最终能否安然无恙?
这个念头如同冰水浇头,让他瞬间清醒。
依赖后世的政策和不成熟的考古教训来保护自己的永眠之地,终究是虚无缥缈的!
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行……” 朱棣在心中默念,
“《永乐大典》必须多备几套,分散珍藏,甚至……可以考虑不将其作为随葬品!
绝不能让后世之人,有任何一个打着寻找《永乐大典》的旗号来惊扰朕陵寝的理由!”
他立刻在心中盘算起来,文渊阁正本、皇史宬副本必须妥善保管,
或许还可以秘密抄录一两套,藏于天下名山古刹,或者……
他目光扫过下方垂手而立的太子朱高炽和太孙朱瞻基,一个念头悄然浮现。
就在这时,他看到天幕上飘过的一条条来自其他时空皇帝的“弹幕”——
“感谢万历皇帝舍身取义!”
“万历皇帝千古(挡灾)!”
“朱翊钧好人一生平安!”
……
虽然朱棣自己也暗自松了口气,但他完全可以想象,那个深宫中的后世子孙朱翊钧,此刻会是何等的气急败坏、羞愤欲死。
为了不让这个话题继续刺激那位“挡灾”的倒霉蛋,朱棣果断决定转移话题。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出声,天幕上的嬴子慕仿佛嫌带来的震撼还不够,又轻飘飘地丢出了一颗威力更甚之前的炸雷。
【“永乐大帝啊,说起来,其实在后世考古发掘之前,您的长陵,还差点经历了一次大劫。而且,那一次,也同样是有‘人’替您挡了一劫的。”】
“还来?!”
这一下,不仅仅是朱棣,所有明朝的皇帝,从洪武到崇祯,心脏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刚刚经历完“考古发掘”的惊吓,这怎么还有“前劫”?
这次的倒霉蛋……不,是“挡灾义士”,又会是谁?!
【嬴子慕没有卖关子,直接揭晓了答案,而这答案的内容,更是颠覆了历朝历代所有人对“帝王行事底线”的认知。
“这事儿发生在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时期。哦,顺便说一下,
因为清朝的皇帝名字对我们来说比较长,后世习惯用他们的年号来称呼,比如康熙、雍正、乾隆这样。”嬴子慕先解释了一下称呼。
“这位乾隆皇帝,在位时间很长,也非常讲究排场和享受。他为自己修建陵寝清裕陵时,需要大量极其名贵的金丝楠木。
但这种木材生长缓慢,到了清朝已经极为稀少,且采伐运输极为困难,成本高昂。”
“于是,这位爷就把主意打到了……前朝皇帝,也就是你们明朝的陵墓上。”
嬴子慕的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
天幕之下,一片死寂。
几乎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