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天际已经透出一丝微光。黑夜即将过去,但新的一天,并非总是晴空万里。
如何在阳光与阴影之间找到那条最适宜的道路,将是对赤火公社真正的考验。而陈烬,已经握紧了手中那根名为“度”的缰绳。
《关于当前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如同一场及时雨,带着清醒的凉意,洒落在赤火公社控制区灼热的土地上。文件用语精准,条理分明,不再是口号式的呐喊,而是充满了辩证的思考与务实的指导。
在城镇市集, 那份曾让货郎胆战心惊的“投机倒把”告示被悄然撤下,取而代之的是新张贴的《赤火公社保护与促进合法工商业暂行办法》。
先前那位被没收了山货竹筐的货郎,不仅拿回了自己的货物,还收到公社市管会干部一个不太熟练、却充满歉意的敬礼。
“老乡,之前…之前是俺们理解错了公社政策,让你受委屈了。”年轻的干部脸色微红,“社长说了,靠劳动换生活,天经地义!以后你这营生,受公社保护!”
货郎愣了半天,眼眶有些发热,他挑起担子,感觉肩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挺得直。
在乡村田埂, 公社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甄别此前被错误划定的成分。一位因拥有几十亩祖田、但本人常年行医救人的老郎中,被重新定性为“自由职业者”兼“开明士绅”,其被罚没的部分房产得以归还。
老郎中抚摸着失而复得的药柜,老泪纵横,当即将自己珍藏的几个验方主动献出:“老朽虽驽钝,愿以此微末之技,报效赤火公社,造福乡梓!”
在各级会议上, 风向悄然转变。那些只会挥舞语录、声音最大、帽子扣得最狠的“左派”积极分子,发现自己的发言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呼百应。
主持会议的公社干部开始频繁地追问:“你这么说,依据是什么?实际效果怎么样?社员群众反应如何?”
韩澈在一次中原公社干部大会上,说得更为直白:“从今天起,评价我们工作的标准,不是看谁的口号喊得响,谁的调门起得高,而是要看我们的公社政策,是否真正发展了生产,是否真正改善了社员民生,是否真正团结了大多数! 一句话,看实践效果!”
这股务实之风,也吹进了宣传领域。侯三的公社宣传队接到了新的指令:作品要既有立场,也有血肉;既要鼓舞人,也要吸引人。他们开始深入社员生活,创作出了一批像《货郎新传》、《老郎中和他的新药方》这样贴近实际、反映公社政策转变、又为社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
社会情绪,如同被轻轻抚平的涟漪,逐渐稳定下来。恐慌消散了,人心安定了。
那些曾因过激政策而疏离的中间力量,开始小心翼翼地重新靠近,他们发现,赤火公社并非一味蛮干,它拥有自我批判和修正的能力。
经历了这场由内部刮起的、几乎伤及筋骨的“风暴”与紧随其后的“疗愈”,赤火公社的根据地,如同一块被烈火淬炼后又经细心打磨的钢铁,去除了杂质,结构更加致密,韧性更加十足。
它并未退回到风暴前的疲沓状态,而是在清除了积弊、纠正了偏差之后,跃上了一个制度更健全、思想更统一、社会更团结的、全新的、也更健康的发展平台。
拨乱反正,不是为了回到原点,而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整装再出发。前路依然漫长,但航向,已然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