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谷议事堂内那场关于经济道路的激烈辩论,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北疆与中原的每一个角落。
当“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框架被清晰界定,“四个朋友”与“一个敌人”的界限被明确划分,“劳资两利”的原则在矛盾中得到实践,笼罩在赤火社控制区上的经济迷雾终于被驱散。一股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如同解冻的春潮,汹涌澎湃地释放出来。
一场规模空前的 “大生产运动” ,在陈烬和赤火公社的号召下,轰轰烈烈地席卷了北疆与中原。
这场运动的核心,便是 “公私并举,劳资两利” 。它不再是单一模式的强行推进,而是一曲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谱写的恢宏交响。
在龙骧谷、赤火谷等核心区域,国营工坊的炉火燃烧得前所未有的炽烈。这里是攻坚克难的先锋。水力驱动的锻锤日夜轰鸣,敲打出更加精良的兵甲;按照卫恒遗稿中思路改进的弩机生产线全速运转;对原始火药配比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甚至开始尝试小规模冶炼更高品质的钢材。
这些关乎战争胜负与长远发展的重器、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赤火公社手中,成为政权最坚实的底气。
在龙首集及各城镇,私营工商业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政策的稳定和市场的繁荣,打消了他们的最后一丝疑虑。绸缎庄、杂货铺、酒肆、车马行……各行各业纷纷扩大经营。
工坊主们竞相招募工人,改进技术,增加产品种类。他们将北疆的特产贩运出去,将南方的稀缺货物引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满足了民众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他们缴纳的商税,成为赤火公社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广袤的乡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王家村的合作社不仅统一购销,更开始尝试兴修小型水利,引进新的耕作技术。李庄的纺织合作社则统一了布匹的规格和质量,打出了品牌,产品甚至开始远销荆州。
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个体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规模效应,既对抗了市场风险,也显着提升了社员收入,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进步的力量。
而那些尚未加入合作社的个体农户和小手工业者,也在安定环境和公平市场的激励下,精心侍弄着自己的田亩,打磨着自己的手艺。他们的辛勤劳作,同样是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整个赤火控制区,仿佛一架突然被注入了强大动力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高速、协调地运转。田野里禾苗茁壮,工坊里机杼不息,市集上货流如织。物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来。
经济的蓬勃活力,最直接地转化为了强大的战争潜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国库(赤金司)的储备日益充盈,使得军队的粮饷、装备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发达的工坊体系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军事订货;完善的流通网络确保了物资能够及时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而民众生活的改善,则进一步巩固了赤火公社的统治根基,激发了民众保卫家园的热情。
曾经对市场繁荣心存疑虑的吴瀚,如今看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库房里崭新的军械,以及集市上百姓满足的笑脸,终于彻底信服。他对着年轻的合作社骨干们感慨:“社长说得对啊!这红旗下的市场,越繁荣,咱们的根基就越稳!”
大生产运动的浪潮,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丰盈,更重塑了社会的精神面貌。一种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在北疆和中原的大地上蓬勃生长。
赤火公社,这台曾经在军事和政治上证明了自己的强大机器,如今在经济建设的战场上,同样爆发出令人惊叹的能量。它为即将到来的、更加艰巨的斗争,积蓄着足以撼动天下的雄厚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