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502章 荆州的誓言

第502章 荆州的誓言(2 / 2)

北疆战线在经历了百工坊的惨痛和龙骧谷外围的反复拉锯后,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铁,反而变得更加坚韧。

夏侯惇、张合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攻势渐疲,最终被迫转入对峙。

东线的张辽、乐进始终未能突破韩澈和林枫重新稳固的赤火谷防线。

而南线的吕蒙,在得知赵将誓师东进、兵锋直指江东的威胁以及北疆曹军主力受阻的消息后,深知事不可为,带着掳掠的一些边民物资,偃旗息鼓,退回了江东。

四路烽烟,暂时平息。赤火公社控制的北疆、中原、荆州三大区域,如同三块经历了烈火焚烧却未曾熔化的玄铁,依然牢牢楔在华夏大地上。

曹操的雷霆一击,未能竟全功,反而让赤火公社在极限的压力下,完成了一次痛苦的蜕变与淬炼。

百工坊的废墟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焦黑的梁木与残破的器械堆在一旁,无声诉说着那场劫难。

但在旁边,新的、更坚固、布局更合理的工坊区已经拔地而起,炉火日夜不息,风箱的呼啸与锻打的轰鸣比以前更加响亮、更加急促。

卫恒那本染血的《发展纲要》被工匠们奉为圭臬,里面的许多构想被加速推进。

一种利用水力更加高效的鼓风装置被成功应用;基于卫恒对火药应用的初步探索,一批威力更大的爆破装置和原始火器正在紧锣密鼓地试验。

悲伤化作了力量,复仇的渴望催生了效率。卫恒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炉火,激励着每一个匠人。

赵将的将旗依旧飘扬在江陵城头,但其下的军队气质已悄然改变。

不再仅仅是固守坚城的沉稳之师,更添了几分锐利的进攻性。

赵将亲自督导,加强了水军操练和登陆作战演练,参谋部推演的方案中,东向渡江的选项被置于最优先的位置。

他依然谨慎,但这谨慎服务于更具侵略性的战略目标。那柄“盾”,正在悄然开刃。

周铄那篇《新编“人血馒头”》虽未公开刊发,却在赤火公社内部,尤其是干部和知识分子群体中秘密流传,引发了深层次的震撼与反思。

它被作为剖析阶级立场、识别“精英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活教材。

而胡适之在许都的言论,则被整理成《胡适之言论批判》,其“必要代价论”、“明珠暗投论”成为所有成员唾弃的反面典型。

鲜血擦亮了眼睛,牺牲廓清了道路。赤火公社 “勇于认错、善于学习、忠于人民” 的特质,在这场风暴的洗礼后,愈发清晰地刻入了它的灵魂。

龙骧谷,百工坊旧址旁,一座新铸的青铜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简洁,没有过多的雕饰,只刻着“卫恒”二字,以及他毕生追求的那句——“技术为民,力量源于创造”。

一名脸上带着煤灰的年轻工匠,领着他刚收不久的小徒弟,来到碑前。两人放下工具篮,对着纪念碑,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三个躬。

年幼的徒弟抬起头,望着那陌生的名字,小声问:“师傅,这位卫将军……是很大的官吗?比管咱们的坊主还大?”

工匠直起身,抬手用粗糙的手背用力抹过眼角,那里有些湿润。他摇了摇头,看着徒弟清澈的眼睛,声音低沉而坚定:

“不,孩子。卫将军……他不是官。”

“他是告诉我们,咱们工匠这双沾满油污、长满老茧的手,也能铸造天下,也能守护希望的人。”

徒弟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师傅眼中那混合着悲伤与骄傲的复杂光芒,也记住了“工匠的手”这句话。

远处,陈烬与孟瑶静静地望着这一幕。

孟瑶轻声道:“他们不会忘记。”

陈烬的目光掠过纪念碑,掠过那对师徒,掠过远处忙碌的新工坊和更远方开始泛绿的田野,最终投向高远的天空。他的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欣慰的弧度。

“你看,”他轻声说,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了。”

“我们所有的牺牲,所有的错误,与所有的坚持……”

“最终,都融入了这由人民自己拿起工具、书写未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春风拂过龙骧谷,带来了泥土和新叶的气息,轻轻吹动着纪念碑下那对师徒的衣角,也吹动着这片土地上,无数颗已然觉醒、并决心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心。

灰烬之下,新芽正在破土。

而历史的长河,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开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