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486章 《知识的裂变》

第486章 《知识的裂变》(2 / 2)

龙骧谷中,知识的裂变正在持续发生。它释放出的能量,不仅驱动着现有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在为赤火公社的未来,储备着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最宝贵的资源——经过科学思想武装的、一代新人。

龙骧谷的中心广场,此刻被装扮成了一座露天的大型展场。

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有的只是冰冷、坚硬、却代表着北疆力量的实物——第一届“北疆工业成果大会”在此隆重召开。

广场入口处,巨大的水轮模型在人工水流带动下缓缓旋转,直观展示着动力的源泉。

旁边,是从墨焰谷运来的、乌黑锃亮的煤块,标志着燃料的革命。紧接着,是蜂窝式高炉的剖面模型,让参观者清晰看到铁水如何奔流而出。

往里走,水力锻锤“砰、砰”地演示着锤炼铁胚的过程,声音震耳欲聋;标准化零件陈列柜里,从弩机括片到螺丝钉,大小不一却精度一致,闪烁着金属的冷光;新式的纺织机则现场表演着何为“纱如流水,布似云织”,引得众多女性社员驻足惊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那条微缩的“北疆大道”模型,坚硬的路面,标准的排水,以及在其上奔驰的、载满煤炭和布匹的四轮马车模型,生动诠释着何为“物流畅通”。

这一切并非孤立的展品。大会的组织者用清晰的图示和讲解员详尽的说明,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给每一位参观者:

墨焰谷的煤 -> 驱动高炉 -> 产出大量优质铁料 -> 供给水力锻锤和标准化工坊 -> 制造出标准零件 -> 组装成纺织机、马车、军械 -> 通过北疆大道 -> 将布匹、武器、物资输送到各地,同时将更多煤炭、原料运回……

一个以水力和煤炭为初始动力,以标准化和机械化为核心手段,以交通网络为循环血脉的初步工业体系,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震撼地呈现在所有赤火社员面前。

“看!这就是咱们的力量!”一个年轻工匠指着那联动演示的模型,激动地对同伴喊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咱们自己就能造出来,还能源源不断地造!”

“俺在纺织工坊,以前一天纺多少线心里有数,现在看着这整个大家伙一起转,才知道俺那点线,是这巨轮里的一滴水!”一位女工感慨道。

自豪感在所有社员胸中激荡。他们亲身参与了这个体系的某个环节,但直到此刻,才真正理解了自身劳动在宏大图景中的位置和价值。

信念,在这种对自身创造力的惊叹与对集体力量的认同中,空前凝聚。

这无疑是 《赤火纲领》 中“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辉煌胜利,是思想在物质层面的完美呈现。

大会的情报,几乎无法遮掩地传到了邺城。

当曹操和他的核心谋士们,拿到那份汇集了北疆大会详情的、图文并茂(虽有部分想象成分)的密报时,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程昱看着那高炉的示意图,手指颤抖;司马懿凝视着标准化零件的描述,脸色苍白;贾诩虽闭目养神,但微微抽动的眼角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曹操猛地将密报拍在案上,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无力:“水力、石炭、高炉、标准化、机械织造、坚硬如铁的道路……他们……他们这不是在强军,不是在富民,他们这是在……重铸乾坤!”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方,仿佛想穿透千山万水,看清那个正在北方崛起的、完全陌生的怪物。

“我们还在计算兵马粮草,琢磨权谋韬略,”曹操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深切的疲惫与恐惧,“而陈烬,他已经在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塑造着一个全新的世道。这……这已非战争,这是……时代的碾压。”

他意识到,双方之间的差距,早已超越了兵力数量、将领勇武甚至一时一地的计谋得失。那是一种维度上的、根本性的差异。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河水,淹没了这位乱世枭雄的心。

龙骧谷中,协同的伟力在欢庆中轰鸣;邺城之内,旧时代的统治者们在无声的恐惧中战栗。

时代的车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注定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