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北风渐起。但在北疆的土地上,一场由制度变革带来的生产力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实践的回答,比任何理论都更加震耳欲聋。
建安十七年的初雪降临时,北疆与曹魏之间的思想论战已经分出了胜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影响远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深远。
黄河渡口,每天都有从南岸过来的船只。不同于往年拖家带口的流民,如今北上的人群中多了许多背着书箱的士子、带着工具的工匠。
\"在下颍川陈氏子弟,愿投赤火公社学习真学问。\"
\"某乃河内铁匠,听闻北疆工坊可尽展所长...\"
\"这些织机图纸,是在下毕生心血,愿献与公社。\"
接待站里,负责登记的卫恒看着名册上越来越多的知名士族子弟,不禁感叹:\"三个月来,已有十七位郡望子弟、四十余名工匠大师来投。\"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曹魏境内。
在邺城的酒楼里,商人们公开讨论着北疆的\"大生产运动\";在许昌的私塾中,蒙童背诵的已是\"人定胜天\"的篇章;就连曹军大营里,也悄悄流传着\"一样的兵,不一样的饷\"的说法。
最让曹操震怒的是,他最信任的谋士程昱某日突然进言:\"丞相,或许我们真该看看北疆的作法...\"
话未说完,曹操便摔碎了手中的玉如意。
司马府的书房里,司马懿正在教导两个儿子。看着聪慧过人的司马师,他突然问:\"若你为相,当如何治国?\"
少年自信地回答:\"当效北疆,解放民力...\"
\"住口!\"司马懿厉声喝止,随即又颓然坐下。深夜,他在庭院中独自徘徊,终于对长子吐露真言:
\"陈烬所见,确在我之上。他看到了人的力量,而我...只看到了数字。\"
但紧接着,他的眼神变得冰冷:\"但正因为此,更必须除之。他的道理若是传开,这天下...就要彻底变了。\"
与此同时,在北疆的年终总结大会上,陈烬面对济济一堂的社员,道出了这场论战的真正意义:
\"有人说我们赢了论战。但我们赢的不是司马懿,赢的是千年来的思想牢笼!\"
他的声音在会场回荡:
\"这场论战证明,真理不在高堂之上,而在实践之中。实践必须以为绝大多数人服务为目的。 是老农的锄头开垦了真理,是工匠的铁锤锻造了真理,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实践验证了真理!\"
雪花从窗外飘入,落在陈烬肩头,他却浑然不觉:
\"我们不仅要打破旧的政治枷锁,更要打破旧的思想牢笼。让人不再被看作负担,让智慧不再被垄断,让创造力不再被束缚!\"
会场内外,成千上万的社员肃立静听。他们中有曾经的佃农、奴工、流民,如今都挺直了腰杆。
\"记住,\"陈烬的声音传遍会场,\"火种已经播下。从北疆到中原,从士子到农夫,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觉醒。这不再是改朝换代,这是一场...文明的新生!\"
会散时,雪下得更大了。但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那是打破思想牢笼的火种,是相信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火种。
这场始于人口论的争辩,最终点燃了一场改变整个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在许昌,司马懿正在油灯下写下新的奏章,标题赫然是——《请伐北疆疏》。
思想的胜利,必将迎来更残酷的斗争。但火种既已燎原,就再也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