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铜雀台下的士族沙龙里飘着清雅的茶香。
几位身着华服的大儒正传阅着司马懿新着的《人口论》,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妙啊!司马仲达此论,真乃拨云见日。\"一位白发老儒抚掌感叹,\"昔日见流民饿殍,总觉是政事有亏。今日方知,此乃天道循环之理。\"
坐在主位的司马懿浅啜一口清茶,语气平和:\"在下不过是将先贤未明言之理道破罢了。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若仓廪永远追不上人口之增,这'礼节'又从何谈起?\"
他轻轻展开一卷帛书,上面用工整的篆书写着核心要义:
\"非丞相不仁,实乃天道无情。\"
\"均平亦不能违抗自然之理。\"
\"天地生财有数,犹如杯水,岂能解万众之渴?\"
这些语句很快在士大夫间口耳相传。不过旬日,邺城各处书院都在讲授此论。年轻的士子们在诗会上慷慨陈词:
\"赤火公社妄图以人力逆天,何其愚也!\"
\"那些流民不思节制生育,反要均分田产,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饿死?\"
最精妙的是,司马懿特意在文中加入大量《周礼》《禹贡》的引文,将残酷的\"汰民策\"包装成古圣先贤的治国智慧。
他甚至创造出\"顺天择民\"、\"循理节用\"等雅致词汇,让血腥政策显得如同天地至理。
当有年轻士子质疑此论太过冷峻时,司马懿在太学讲经时悠然反问:
\"诸位可曾见过农人间苗?可曾见过牧人选种?治国之道,莫非还不如田间畜栏?\"
这话很快成为士林间的妙谈。就连一向清高的荀彧在私下也感叹:\"仲达此论虽显苛刻,却也是不得已的治国良方。\"
曹操很快察觉到这套理论的价值。在一次朝会上,面对言官对青州饥荒的责难,他轻描淡写地引用司马懿的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莫非诸位要孤违逆天道?\"
刹那间,满朝文武皆哑口无言。
与此同时,程昱主持的校事府开始将《人口论》编成通俗歌谣,让孩童在街巷传唱:
\"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莫要怨天地,只怪人多粮不足。\"
不过月余,这套理论已经渗透到曹魏统治的每个角落。邺城的贵妇们在赏花宴上谈论\"人口之理\",地方的酷吏用\"天道无情\"为暴政开脱,甚至连饥民中都开始流传\"命该如此\"的哀叹。
司马懿站在司空府的高阁上,俯瞰着这座正在被他的理论改造的城池。弟子问他:\"先生真信此论?\"
他微微一笑:\"重要的不是信不信,而是有没有用。你看,现在饥荒是天道,流民是活该,赤火公社是逆天而行。而我们——\"他顿了顿,\"只是顺应天命的智者。\"
暮色中,一队囚车正押送着传播赤火思想的\"逆天之徒\"前往刑场。路旁的百姓指指点点,有人甚至朝囚车吐口水:\"让你们逆天行事!\"
精致的谎言,正在变成杀人的刀。
而北疆的陈烬,刚刚读完部下快马送来的《人口论》抄本,眼中的怒火让送信的卫士都不禁后退了一步。
\"屁股坐歪的知识分子,书读的越多越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