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充满野性与冒险精神的论文引发的波澜尚未平息,第二位学员已应声上台。
与巴特尔的草原豪迈不同,这位学员步伐沉稳,眼神专注,手上甚至能看到长期与工具打交道留下的茧子。
他叫石磊,入伍前是赤火谷农具坊的一名优秀工匠,因善于钻研、头脑灵活被选拔入学。
他向台上台下敬礼后,转身挂起了自己的论文提纲,标题朴实无华,却透着一股工匠般的精准与务实:《标准化、模块化对野战后勤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这个题目似乎没有“纵深游击”听起来那么惊心动魄,却让主席台上的陈烬、卫恒,瞬间提起了精神。
他们深知,对于志在天下的大军团而言,后勤的效率,往往比一两场战术奇袭更能决定战争的最终结局。
石磊开始陈述,他的语言不像巴特尔那样充满激情,却逻辑清晰,条分缕析,每一个论点都像精心打磨的零件,严丝合缝地嵌入整体论证中:
“社长,各位教官,同志们。我的论点很简单:我赤火军欲与天下强敌争锋,非仅靠将士勇猛,更需有一个能支撑大兵团高速机动作战的、如臂使指的后勤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标准化’与‘模块化’。”
他首先指出了当前后勤的痛点:“目前我军后勤物资,来源不一。箭矢长度、箭头重量略有差异;弩机零件互不通用,坏了一处,往往要运回后方大修;帐篷规格不同,零部件丢失难以补充;炊具大小不一,野炊时效率低下……这些看似微小的‘不一致’,在战场上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效率损耗和战斗力损失!”
接着,他抛出了核心解决方案:
“标准化:制定全军统一的、精确的物资生产标准。例如:箭矢,规定统一长度、重量、箭镞形状,所有工坊依此生产。弩机,规定关键部件的尺寸和接口,实现同型号弩机零件的完全互换。帐篷、炊具、乃至背包、水壶,皆制定标准规格。”
“模块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将后勤物资组合成标准‘模块’。例如:一个‘步兵补给模块’包含标准数量的箭矢、干粮、药品、备用零件,正好满足一个步兵队若干日作战所需。一个‘医疗模块’包含标准配置的绷带、药材、器械。运输时,以‘模块’为单位装箱、驮运,清晰明了,便于统计和分发。”
他详细论证了这样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运输效率倍增:标准包装,便于堆叠装载,节省空间,缩短装运时间。”
“分发速度极快:前线需要补充时,无需开箱清点零散物品,直接按‘模块’领取,速度提升数倍。尤其在激战中,快一刻钟补充箭矢,可能就决定胜负!”
“战场维修便捷:弩机坏了?换上标准零件即可!帐篷杆折了?换一根标准的!大大减少了非战斗减员和装备废弃。”
“生产管理优化:后方工坊按标准订单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控,更能预估产能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