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魏公府中的震惊与杀意,并未能越过长城,冻结北疆夏日蓬勃的生机。
当曹操意识到北方诞生的并非疥癣之疾,而是心腹大患时,陈烬已然完成了对北疆之地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初步整合。
曾经的边患之源,那片广袤无垠、战乱频仍的草原,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转化成赤火公社手中一块沉甸甸的战略砝码。威胁,正在转化为资产。
昔日,北赤火堡虽险要,终究是孤悬塞外的一点,缺乏回旋余地。
一旦被大军围困,便是死地。
而如今,整个“北疆诸部联合自治邦”的辽阔疆域,都成为了赤火公社的战略缓冲区和大后方。
东起幽州边塞,西至焉支山麓,数千里的草原、沙漠、山峦,处处可以是赤火军及其盟友的藏兵之所、机动之地。
曹操若想北征,将不再面对一个固定的堡垒,而是需要深入一片充满敌意的、全民皆兵的广阔天地。
补给线将被无限拉长,随时可能遭受神出鬼没的游击袭扰。
这片曾经让中原王朝耗尽国力也无法彻底掌控的土地,如今却成了赤火公社抵御南方威胁的天然屏障和最宝贵的战略纵深。
“赤火-匈奴联合骑兵”的建立和持续训练,意味着赤火公社获得了一个稳定且优质的骑兵兵源基地。
匈奴战士自幼生长马背,骑射娴熟,是天生的轻骑兵。
以往,他们的勇武用于劫掠边郡,而今,在赤火公社的组织、纪律和战术指导下,这股强大的机动作战力量被注入了灵魂,变得更加可怕。
这支骑兵不再是为了单一的抢掠而战,而是为了保卫他们自己的草场、合作社和新的生活秩序而战,士气与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熟悉草原的每一处水洼、每一条小路,能适应最恶劣的环境。
从此,赤火公社缺乏大规模机动作战能力的短板被彻底弥补,甚至一跃拥有了天下诸侯都难以企及的骑兵优势。
这支铁骑,既可以迅速驰援任何方向,也可以像一柄锋利的弯刀,随时南下叩边,对中原腹地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自治邦内部的初步稳定和生产恢复,虽然产出尚不丰裕,但已能提供一定的粮食、牲畜、皮革等战略物资补充。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大后方,可以让赤火公社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南方,无需时刻担心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