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主社的空地上,气氛庄重而热切。
三支工作队整齐列队,每队约十五人,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社员担任队长,队员中必有一名略通文墨者负责文书,一名受过秦狼系统训练的民兵骨干,以及数名吃苦耐劳、信念坚定的核心社员。
陈烬、孟瑶、秦狼立于队前。没有盛大的饯行酒,只有实实在在的嘱托。
陈烬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即将出征的队员,声音沉稳:“你们此行,不是去施舍,不是去占领,是去播火!带上《要略》,带上种子,更要带上‘均平’的道理。遇到事情,多想想‘磐石’社是怎么做的,多听听当地乡亲的想法。”
孟瑶则上前,将三个厚厚的、封皮上分别写着“甲”、“乙”、“丙”字样的账本交给三位队长,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这是你们各队的启动物资账。每一粒种、每一寸布、每一笔工分,都需按《要略·分配篇》记录明晰,每月遣人送回核验。账目不清,比打败仗更严重。”
秦狼最后上前,他的叮嘱更为具体:“遇敌情,莫逞强。依《要略·民兵篇》行事,烽火为号,据险而守,相邻工作队需即刻支援。记住,你们的命,比一块地、一袋粮金贵!”
“谨遵教诲!誓死播撒赤火!”三队人马齐声应诺,声震山谷。他们背负着希望、物资与那本沉重的《卫星社建设要略》,如同中世纪的行脚僧,毅然走进了山外的茫茫乱世。
甲队队长是位沉稳的中年汉子,曾参与“磐石”社建设。
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一个位于山谷、几乎与世隔绝的废弃村落,那里聚集了二十几户从各地逃难而来的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工作队的到来,起初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但当队员们依照《要略》程序,没有急于宣讲大道理,而是先分发救命的粮食,为病患疗伤,并用带来的农具帮助清理废墟后,隔阂开始消融。
队长组织大家学习《要略》,不识字就让队员念,一条条讨论。
“土地共耕?好!反正这地本来也没主!”“工分换粮?天公地道!咱有力气!”流民们的要求朴素而直接。评理组很快由一位受敬重的老丈和两位手脚麻利的妇人组成。
甲队严格遵循《要略》步骤,分配土地,组织耕作(引入了主社的堆肥法),建立民兵岗哨。
一切都有章可循,效率极高。短短一个月,这个被命名为“新生”的卫星社便走上了正轨,村民们脸上有了笑容,甚至开始自发学习《要略》里的字句。甲队成功地点燃了第一颗新火种。
乙队的目标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村民多是同姓宗族,虽有地主盘剥,但宗法秩序森严。
工作队进入时,遭到了村中族长和乡老的集体抵制。
“我们的地,自有祖宗规矩分配,不劳外人费心!”
“共耕?岂不乱了伦常尊卑!”
“尔等妖言惑众,速速离去!”
乙队队长试图据理力争,讲解“磐石”社的成功,展示《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