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炖梨水(2 / 2)

然后,注入清冽的、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水量不多不少,刚好没过梨块一指节高。清澈的水慢慢浸润着梨块和冰糖,一切准备就绪。

灶膛里的火生了起来,用的是干燥的松木柴,火势不急不躁。她将炖盅坐在加了水的铁锅里,盖上陶盖,用的是隔水慢炖的法子,这样炖出来的梨水才更清亮,梨肉也不会过于软烂失去形貌。

文火慢慢地煨着,时间仿佛也放缓了脚步。高红梅没有离开,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灶边,时不时透过气孔看看里面的情形。起初,炖盅里寂静无声,渐渐地,开始冒出极其细小的气泡,贴在陶盅壁上,发出细微的“咕嘟”声。冰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融化,先是边缘变得圆润,继而一点点消融在逐渐升温的梨汁和清水中。清澈的水逐渐变得有些微稠,折射出温润的光泽。梨块的边缘也开始变得透明柔软,像是上好的玉石。

那清甜温润的香气,开始一丝丝、一缕缕地弥漫出来。它不像炒菜时的油烟气那般霸道浓烈,也不像炖肉时那般厚重丰腴,它是一种独特的、温和的、带着水果清芬和冰糖甜香的气息,一点点地渗透到厨房的每个角落,然后钻出厨房的门窗,飘散进秋意渐浓的小院里,竟然巧妙地与屋檐下风干肉那强势的咸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而和谐的对位。

这香气,自带一种温和而熨帖的力量,不张扬,却执着。让人闻着,就觉得干燥的喉咙似乎得到了抚慰,浮躁的心绪也慢慢沉淀下来,变得安宁。

炖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看那梨肉已然变得软而不烂,用筷子轻轻一碰就能陷下去,汤汁变得澄澈而微黄,泛着蜜色的光泽。高红梅这才熄了灶膛里的余火,用一块厚实的干布垫着,小心翼翼地将那滚烫的炖盅从锅里端了出来,放在灶台上。

她拿起一个白瓷碗,用木勺轻轻舀出几块已然炖得近乎透明的梨肉,再浇上温润微烫的梨水,汤汁清澈,几乎不见浑浊。她细心地将其晾到刚好入口的温度,不至于烫嘴,又保留着令人舒适的热度,这才双手端着碗,脚步轻稳地走到院子里。

“振华,歇会儿吧,喝点梨水润润嗓子,这秋天燥得很。”高红梅将碗递到周振华面前,声音不高,却带着春风化雨般的温柔。

周振华打磨木料的动作顿住了。他抬起头,目光从手中的木料移到眼前那碗清澈微黄、冒着丝丝缕缕热气的梨水上,似乎是微微一怔,像是从某个极其专注的世界里被轻柔地唤回。他放下砂纸和木料,伸手接过了碗。那清甜温润的气息立刻袅袅地钻入他的鼻腔,是他熟悉且内心深处确实偏好的一种味道。

他抬眼看了看高红梅,她正含笑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温柔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深藏的关切。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用勺子舀起一小口,吹了吹,送入口中。

温热的梨水,温度恰到好处。甜味是那种清透的、丝毫不腻人的甘甜,源于冰糖和梨子本身的双重馈赠。梨子的清香已经完全融入了水中,经过文火慢炖,生出一种独特的、熨帖的温润感,划过舌尖,滑过喉咙,一路舒服地暖到胃里,仿佛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抚平了秋日带来的所有燥气与疲惫。他喝得很慢,一口,接着一口,动作沉稳依旧,但眉宇间那丝难以捕捉的紧绷和疲惫,似乎真的在这碗不起眼的、清甜温润的梨水中,被慢慢地、一点点地化开了,消融了。

一碗喝完,周振华放下手中的空碗,碗底只剩下一点点残留的澄澈汁液。他轻轻吁了一口气,那气息似乎都比之前更舒缓绵长了些。他看向高红梅,眼神比刚才更加温和平静,像月光下平静的河面,只简单说了两个字:“好喝。”

高红梅看着他空了的碗底,再看到他脸上那几乎难以察觉、但她却能明确读懂的舒缓神色,心里就像那碗刚刚炖好的冰糖梨水一样,甜丝丝,暖融融,熨帖无比。她接过空碗,笑容从嘴角漾开,染亮了整个脸庞:“好喝就行。这秋天就得常喝点,润肺止咳,对身体好。明天我再给你炖。”

周振华看着她明亮的笑容,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重新拿起工具和木料,继续他之前的打磨。只是那推磨砂纸的动作,似乎比之前更流畅了些,那细微的沙沙声,也仿佛轻快了许多。

院子里,冰糖炖梨的清甜香气尚未完全散去,它与屋檐下风干肉那沉稳的咸香交织缠绕,一清一厚,一甜一咸,竟奇妙地构成了一种独特而温馨的、只属于这个家的安稳味道。高红梅心满意足地拿着空碗转身回厨房,对于她而言,能看到丈夫喝下她精心准备的甜汤后,眉间舒展、气息平和,便是这平凡秋日里,最简单、也最实实在在的幸福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