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医院里争相买鸡(2 / 2)

一个刚做完剖腹产、脸色苍白的年轻产妇,虚弱地对陪床的母亲说,眼神飘向门外。

窃窃私语声、吞咽口水声、肚子咕噜声……很快在走廊里汇聚成一片低低的嗡鸣。

越来越多的人被这前所未有的香气吸引,循着味儿,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着,汇聚到了食堂后的小灶房门口。

狭窄的过道很快挤满了人,有穿着朴素的乡下汉子,有带着几分城里人矜持的家属,更多的则是挺着肚子或刚生产不久的孕妇,她们被家人搀扶着,脸上写满了对美食最原始的渴望。

周振华刚打发走那位大婶,正准备再调调火候,一抬头,被门口黑压压的人头吓了一跳!十几双眼睛,带着或好奇、或羡慕、或赤裸裸垂涎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他——和他身后那口依旧在“咕嘟咕嘟”冒仙气的大铁锅!

“小……小同志!”

最先开口的是那个端着小米粥的中年汉子,他挤在最前面,脸上带着庄稼汉特有的朴实和急切,

“你这炖的……是啥鸡啊?咋能香成这样?我婆娘刚生完,闻着你这味儿,小米粥一口都喂不进去了!”

他的话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是啊是啊!太香了!我闺女怀孕吐得厉害,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闻着你这味儿,居然说想吃!”

“小兄弟,你这手艺绝了!国营饭店的大师傅都得靠边站!”

“同志,你这鸡……还有吗?从哪儿买的?我们也想弄点给家里人补补!”

七嘴八舌的询问像潮水般涌来,焦点都集中在锅里的鸡和周振华身上。那口锅,此刻成了香气的圣坛,而周振华,则成了掌握“圣物”的人。

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渴望的脸,尤其是那些被搀扶着、脸色憔悴的孕妇,周振华的心热了起来。

这些人和他一样,都是想给亲人最好的。

卖给他们,既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也能为自己和红梅换来一些急需的现钱!毕竟红梅住院、以后三个孩子出生,哪一样不需要钱?之前卖面馆老板娘那三只鸡的钱,加上这空间里囤着的“活资本”……周振华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努力维持着憨厚朴实的笑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议论:“各位乡亲,各位大哥大姐,锅里炖的,是山里的野鸡。这味儿,主要是野鸡本身肉质好,加上点山货蘑菇啥的炖得久了点。”

“野鸡?!”

人群里爆发出更大的惊叹,印证了大家的猜测,眼神更加热切。

“对,野鸡。”

周振华点点头,迎着众人灼灼的目光,抛出了关键信息,“不瞒大家说,这野鸡是我自己进山打的,稀罕是稀罕,也确实不好弄。

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看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才接着说,“我家里……还有点存货。本来是想留着给自家媳妇慢慢补身子的。”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小兄弟!卖我一只!多少钱你开个价!”

“同志!我也要!我家媳妇刚生完,正需要这好东西下奶呢!”

“给我留一只!先给我!我加钱!”

“小兄弟,行行好,匀我半只也行啊!”

求购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甚至有点失控的迹象。

一位大妈不知何时也挤了回来,急切地喊道:“小同志!你看!我说吧!好东西大家伙都想要!你匀点出来,也是帮大家伙的忙啊!”

周振华看着群情激动,心里有了底。他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别急!听我说!这野鸡,确实是稀罕物,费工夫,也担风险。价钱……可能不便宜。”

他报出了和面馆老板娘一样的价码,“十块钱一只。”

“十块?!”

这个价格果然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八十年代初,十块钱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可能是一个星期的菜钱。有人脸上露出了犹豫和退缩的神色。

但仍有几个人眼神坚定,显然是家里有特殊需要,或者家境相对宽裕些。

“十块就十块!我要一只!” 那个端小米粥的汉子率先咬牙拍板,手已经伸向怀里掏钱,

“只要我婆娘能喝上这香汤,能下奶,值!”

“我也要一只!” 一个穿着相对体面、像是城里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也果断开口,显然是给自家怀孕的女儿买的。

“小同志,十块……能不能少点?我……我买半只行不?给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熬点汤尝尝味……” 一位看起来比较窘迫的大妈带着恳求看着周振华。

周振华看着大妈殷切又有些窘迫的眼神,想到她为儿媳妇求汤的急切,心软了一下。他略一沉吟,爽快道:“行!婶子,半只,算您五块!”

接着,他又对其他人说,“要整只的十块,要半只的五块!数量不多,先到先得!”

这话如同发令枪响!那几个有能力又急需的人立刻围了上来,手里紧紧攥着钞票,生怕慢了抢不到。

“我要整只!”

“我要半只!”

“钱!钱在这!小兄弟快给我!”

周振华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飞快地转动脑筋。他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凭空“变”出野鸡。

他目光扫到停在角落、车斗空了的破三轮车,有了主意。

“大家稍等!鸡在我三轮车斗里用麻袋盖着呢!我去拿!排好队啊!”

他大声说着,挤出人群,快步走向自己的三轮车。借着车身的遮挡,他意念迅速沉入空间,麻利地取出四只处理干净、用草绳捆扎好的肥硕野鸡(两只整鸡,相当于四只半鸡的量),飞快地塞进一个洗得发白的旧麻袋里,然后故作吃力地从车斗里拖了出来。

“来了来了!” 他拎着沉甸甸的麻袋走回灶房门口,在众人热切的目光注视下,解开袋口。那几只羽毛虽无但皮色金黄紧致、一看就非凡品的野鸡一露出来,立刻引来一片低低的惊呼和更浓郁的渴望。

交易进行得迅速而热烈。

周振华像个小摊贩,麻利地收钱、递鸡。收钱时,他手指捻过每一张带着体温的钞票,仔细辨认着“大团结”和“炼钢工人”,心里飞快地计算着:整鸡两只,二十块;半鸡三份(相当于一只半鸡),十五块。一共三十五块!加上之前面馆老板娘给的二十五块,整整六十块“巨款”!厚厚的一卷,沉甸甸地揣进裤兜深处。

拿到野鸡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期待的笑容,仿佛捧着的不是鸡,而是让亲人康复、让婴儿吃饱的希望。

那位窘迫的大婶捧着半只野鸡,感激得直说“谢谢小同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好了好了,没有了!真没有了!” 周振华把空麻袋抖开给大家看,对着后面没买到、一脸失望的人拱手致歉,

“对不住各位,就这些存货了!下次……下次要是再打着,一定先紧着咱医院的乡亲们!”

人群带着羡慕和遗憾渐渐散去,走廊里依旧弥漫着那锅野鸡汤的余香和刚刚交易留下的兴奋余温。

周振华摸了摸裤兜里那卷厚实的钞票,又回头看了看灶上那锅依旧在温柔“咕嘟”的、属于红梅的鸡汤,心中百感交集。

有做成“生意”的踏实,有帮助他人的欣慰,更有一种掌握资源、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的隐隐兴奋。这空间里的野鸡,不再是单纯的猎物,而是变成了改变生活的金钥匙。

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金钱气息和鸡汤浓香的味道,让他觉得无比踏实。他转身,重新专注地守在那锅即将大功告成的汤前,心里默念:红梅,再等等,马上就好。咱们的日子,也会像这锅汤一样,越来越有滋有味。

灶火幽幽,映亮了他眼中闪烁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而病房里,高红梅对门外这场因她一碗汤而起的、小小的“财富风波”,依旧一无所知,只是满心期盼着丈夫的归来和那碗能暖透身心的浓汤。